这次看到智己LS9的最新价格和配置,真是感觉挺微妙的。限时价从32.28万起,这个价格这个级别的大六座SUV,算是挺有竞争力的,但你说贵点的高配车型贵3万块,把差别都集中在电池和续航上,也挺合理的。毕竟,加个66度锂电池,续航能多出78公里,这差别也不算小。普通人买这类车,谁会为多几个公里而多花钱?我猜大部分还是会选入门版。
你电池类型在这个价位的SUV里,倒没那么关键。磷酸铁锂和三元锂,差距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大(具体还得看实际体验)。我的猜测是,磷酸铁锂更稳定、安全一些,但续航上难免不如三元锂。感觉上大多数人不会太在意那78公里,毕竟城市里日常出行,充一次电续航也够用,不会刻意追求最大值。你如果问我,这差异是不是实实在在?我觉得,除了极致追求续航的用户,这个差距其实还可以接受。
这让我又想到,市场上其他大尺寸6座SUV,比如说蔚来的车型、理想的那一圈,智己LS9的差别在哪里?其实挺好理解的——空间、配置、操控体验。别的车可能强在内饰豪华或续航,把配置堆得跟山一样,但我觉得,智己LS9的亮点在于它试图在用户体验和设计走一条平衡路线。像它的后轮转向,开起来会更灵活一些,尤其是在城市里要掉头不费劲。越野路段的小调节,比如车顶的探射灯,也挺实用,算是按需设计的。那洗澡方案,嗯,我之前看过介绍,也有点卷的意思,具体怎么实现,没实车体验还不好说,但总让人觉得,厂里挺用心在解决全场景需求。
可能有人会问了,智己LS9比起同行的车,优势在哪?整体设计给我印象是:它把大车的气场和科技感控制得挺到位的。C柱、D柱处理得很自然,大饼轮圈在比例和风格上也不会突兀。前灯的设计,既有科技感,又不失稳重。大部分细节都看得出,设计师花了不少心思。关键是,整体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尤其在市面上这个价位的SUV,少有那么平衡而不失格调的。
谈到技术硬件,我得提一句。激光雷达铺设位置,稍微怪一些,可能是硬件布局的限制吧。而副驾驶大屏,我觉得还可以再升级,尤其是在副驾驶座椅调倒后,视线问题,是个小细节,但挺有意思的。除了硬件怪异点和副驾屏幕,整体到目前为止算还挺对路的。
说到这个级别的车,最在意的还是静谧性。静音、隔音,是试驾里的重点。理想和蔚来都在这块猛打,特别是理想的增程,声音算得上是非常静谧的存在。智己做增程,似乎在这个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还没亲身体验,但听说调整得很安静。其实我一直觉得,增程比纯电更安静,原因之一是发动机的振动和噪音被控制得更好,否则真难想象。
国产首搭BO音响也挺亮眼的,排面一把梭。照我所知,整体音响体验对于车内氛围挺重要,像我个人,喜欢开个长途,音乐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智己的自动驾驶(智驾)这块,表现一般,不能说特别出彩。车子在自动辅助方面,可能还差点意思。其实我一直觉得,现在自动驾驶真是个投入大,瓜分小的战场,不如看得远点,先搞好基础驾驶体验。
我还挺喜欢这车的整体感觉。你要问我,除了价格敏感的用户,还有多少会考虑?大概会有一部分喜欢它平衡风格的中年轻人吧。城市每天堵堵堵,开起来舒服,配合点越野小能力(像探射灯)也挺方便的。
回头想想,谁能保证它的长远可靠?前段时间翻了下笔记,发现建议用车半年后回头看,配件成本、维护和折旧,都挺关键的。你会不会觉得,虽然外观和硬件都挺有科技感,但背后那些供应链博弈的细节,才是决定它能不能持续走远的底层逻辑?(这段先按下不表)
总说到真想试驾它,感受那静谧的增程是不是比我脑海里的还安静——毕竟,这点对于南京这样的灰雾城市来说,挺重要的。你觉得,除了现实的硬件配置,给人感觉最触动你的到底是哪点?车的人车交互体验,还是那种开到一半,觉得很舒服的感觉?
坦白说,我对它未来的耐用性也挺有兴趣的。一年后,价格会不会硬挺?折旧率,可能比自己预想的还低——这得看市场怎么走。
而我自己嘛,有时候想,车子再好,能不能顺便帮我减轻点开车的烦恼,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