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派越野销量榜出炉,传统车不敌新能源,这些车型逆袭上位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聊起来特别有意思,尤其是对于那些喜欢车,或者正打算买车的朋友们来说,这事儿能看出很多门道。

咱们说的就是硬派越野车市场。

以前一提起越野车,大家脑子里出现的画面,多半是那种喝着油、吼声震天、在泥地里打滚的“钢铁硬汉”。

硬派越野销量榜出炉,传统车不敌新能源,这些车型逆袭上位-有驾

可现在,情况好像完全变了。

乘联会前不久公布了六月份的销量数据,这份榜单拿出来一看,很多人都得惊呼一声:时代真的变了。

那些我们熟悉的传统燃油越野车,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得有点喘不过气,而新能源,特别是插电混动,正在用一种非常强势的姿态,重新定义什么叫“越野”。

咱们就掰开揉碎了,看看这份销量榜单背后,到底藏着些什么秘密。

首先,坐头把交椅的,还是大家的老熟人——坦克300。

六月份卖了六千三百多辆,这个成绩相当不错,说明它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还是很稳固的。

这车上市好几年了,之所以一直受欢迎,原因也很实在:样子够硬派,看着就有安全感;底盘是正儿八经的非承承载式车身,结实耐用,真要去烂路上跑跑心里也有底;而且作为一辆燃油车,它的油耗在同类里头不算离谱,日常在城里开也能接受。

可以说,坦克300在性能、价格和日常使用成本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群众基础非常扎实。

但是,真正的好戏在第二名。

硬派越野销量榜出炉,传统车不敌新能源,这些车型逆袭上位-有驾

方程豹的豹5,一个月卖了将近四千九百辆。

这可是一辆上市没多久的新车,能有这个成绩,背后说明的问题就多了。

豹5最大的王牌,就是它用了比亚迪的DMO超级混动技术。

这个技术到底好在哪呢?

说白了,它解决了一个核心矛盾:越野性能和用车成本的矛盾。

以前的硬派越野车,动力强,能爬山,但代价就是油耗高,平时在城里开,看着油表往下掉,心里都跟着疼。

豹5不一样,它既能加油,也能充电。

在市区里上下班,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辆电车来开,用电成本非常低,安静又平顺。

真到了周末想出去野了,它有大梁,有强悍的四驱,越野能力一点不含糊,而且因为有油箱,你也不用担心在野外找不到充电桩的焦虑。

这就好比一个全能选手,既能上山下海,又能精打细算过日子,还给你配上了大屏幕、智能语音这些时髦的科技配置。

硬派越野销量榜出炉,传统车不敌新能源,这些车型逆袭上位-有驾

这种车,正好就打在了现在主流消费者的心坎上。

再往下看,第三、第四、第五名,全被坦克家族的新能源车型给包了,也就是坦克500、400和300的插电混动版。

这三款车加起来,销量也超过了八千辆。

这个现象非常有说服力,连坦克这个靠燃油车起家的品牌,现在都得靠新能源车型来冲销量,这已经不是趋势了,而是现实。

长城汽车这一步棋走得非常明智,它看清了风向,与其等着被别人用新能源技术打败,不如自己主动拥抱变化,给自己的王牌产品装上“电动机”这个新式武器。

事实证明,市场对此非常买账。

看完了春风得意的,再来看看那些倍感压力的“老将们”。

北京BJ40,卖了两千一百多辆,排在第六。

BJ40是国产越野里的老资格了,底盘硬朗、皮实耐用是它的金字招牌。

硬派越野销量榜出炉,传统车不敌新能源,这些车型逆袭上位-有驾

但它的问题也同样明显,就是“内在”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现在大家买车,尤其是年轻人,对车里的那块屏幕、对有没有智能辅助驾驶这些功能,看得非常重。

车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也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BJ40在这方面确实落后了一些,只能更多地依靠情怀、口碑和相对实在的价格来吸引特定的人群。

还有丰田普拉多,这个曾经需要加价才能买到的“越野神车”,如今一个月卖了一千七百多辆。

虽然丰田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新款分成了更偏向城市使用的和更专业的版本,想把用户群体扩大,但从销量来看,效果并不算特别理想。

究其原因,还是那个老问题,在新能源对手面前,它“省油”的优势已经不再突出,“开不坏”的口碑虽然还在,但对手们现在不仅也做得越来越可靠,还提供了更低的用车成本和更丰富的科技体验。

当消费者有了更好的选择时,对“神车”的迷信自然就淡了。

至于那些纯进口的燃油硬派越野,日子就更难过了。

比如福特的烈马,性能没得说,绝对是越野圈里的高手,但一个月只卖了不到七百辆。

硬派越野销量榜出炉,传统车不敌新能源,这些车型逆袭上位-有驾

原因很简单,它的优点在国内市场环境下,恰恰也成了它的缺点。

纯粹的机械性能,意味着高昂的油耗和不菲的价格,这对于绝大多数把车当成家庭唯一用车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实在有限。

大家会很现实地算一笔账:我花同样的钱,甚至更少的钱,能买到一辆同样能越野,但平时开起来更省钱、更安静、更智能的国产新能源车,我为什么还要去选择一个“油老虎”呢?

这一系列销量数字的变化,其实清晰地勾勒出了现在硬派越野车消费群体的画像。

买这类车的人,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一小撮极限越野爱好者了,而是越来越庞大的年轻家庭用户,年龄大多在三十岁上下。

他们的需求非常立体:这辆车要有硬朗的外观,能满足他们对“诗和远方”的向往;这辆车也要有经济的用车成本,能应付日常柴米油盐的通勤生活;这辆车还要有足够大的屏幕和足够聪明的车机系统,能让驾驶变得更轻松、更有趣。

所以我们看到,坦克和比亚迪方程豹的成功,绝非偶然。

它们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全场景”的需求,它们卖的已经不是一辆单纯的越野车,而是一种融合了工作、生活与娱乐的解决方案。

传统油车如果还固守着自己“机械素质”的一亩三分地,不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做出改变,那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当然,对于极少数要去无人区穿越的硬核玩家来说,加油的便利性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对于占市场绝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而言,家门口和公司楼下越来越普及的充电桩,以及混动技术带来的低油耗,显然更有吸引力。

这场硬派越野市场的“洗牌”,说到底,是中国汽车品牌凭借在新能源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对传统市场格局的一次重塑,也是消费者用自己的选择,为汽车的未来投出的一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