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熟方能从容,从容乃致自由。”
驾驭车马,百人百态,其中资深驭者与初学稚子之分野,判若云泥。单就座席之前后调适,便可见一斑。老手多喜将座椅后移,乃至靠背亦大角度倾斜,几呈半卧之姿以驰骋。反观新手,则惯将座席前挪,双腿蜷曲,几无舒展之余地。此间奥秘,究竟为何?莫非老骥思飞,雏鹰伏低?
---
细究缘由,实则映照吾辈凡事习得之轨迹。初涉驾驶之辈,对方向盘、踏板、车身空间皆感陌生,心存芥蒂。此际,人本能趋近于物,力求视线所及、肢体所触皆能尽在掌控。譬若庖厨新秀,案牍之上食谱常置于鼻尖,佐料用度锱铢必较,刀工更是战战兢兢,深恐毫厘之失。此乃经验匮乏,心无定数,唯有“近身”方能求得片刻心安。
老手则不然。彼等早已将座驾视作肢体之延伸,油门深浅、转向幅度、制动时机,皆已融入血液。这份炉火纯青之技艺,方能孕育出自信与淡然。彼等深知,即便座席后调,视野开阔,亦不碍其手足操作行云流水。恰似名厨,烹饪无需食谱,凭经验便可洞悉食材脾性,信手拈来皆成佳肴。此非“能为”,乃“尽善尽美”之境也。
---
此“远近”之哲思,不独于驾乘。初次履足异乡,吾辈手持导航,目不转睛,唯恐行差踏错。然数次往返,路径稔熟,即便电子设备失灵,亦能从容抵达,甚至有暇顾及沿途风景。观手机亦然,惊闻要讯,眼眸不自觉凑近屏幕,企图字字句句了然于胸,此皆人体之自然反应,求索于未明,凝神于关键。
新手座席前调,乃因其对车辆掌控未臻纯熟,亟需那份“紧密联结”所赋予之安全感。近于方向盘,似能掌控全局;近于踏板,觉能瞬时发力。此“近距离操作”予其稳妥之感,能更清晰判读前方路况。彼等倾注全力于“安全驾驶”之上,何暇顾及舒适?顺利抵埠,腿部蜷曲亦觉无碍,盖其心神皆系于行车本身。
---
然,“近距离”亦有其弊。身形前倾,虽利于近观,却可能限缩整体视野,部分盲区反倒隐蔽难察。老手之所以能后仰驾驶,盖因其肢体活动范围大增,转动方向、变换车道皆更显自然。更关键者,充裕之腿部与腰部空间,足以极大舒缓长时间驾驶所致之疲劳。原本两小时便腰酸背痛,如今舒展体态,四小时亦可坚持,此效率与体验之鸿沟,判若霄壤。
吾辈不妨深思,此“远近”心态,是否亦折射吾辈应对人生诸般挑战之不同策略?初涉新域,总会谨小慎微,恨不得将所有细节刨根问底。此乃对未知之不安,亦是负责之体现。然一旦深耕,经验与能力并驾齐驱,便会渐趋从容,转而追求更高层次之需求,诸如效率、舒适乃至创新。
---
故而,与其言老手与新手座席调适孰优孰劣,不如视之为成长轨迹之自然显现。新手期之“前移”,乃为奠基蓄力;老手期之“后撤”,则是经验沉淀后之从容与自我优化。吾辈是否亦应予己时日,经历那些“前移”之紧张与摸索,方能迎来“后撤”之自在与舒展?毋忧,徐徐图之,将每一次“前移”皆作学习之契机,未来终将坐得更安稳,望得更深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