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走进生活,选最适合自己的车。
哈喽,大家好,我是红涛说车。
这年头,你要是没在街上见过几辆伪装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车圈里混的。
不过最近在街角逮到个大家伙,块头比问界M9还壮实,线条走的是那种未来战士风,不是别人,正是准备上市掰手腕的智己LS9。
好家伙,一股“狼来了”的气息扑面而来,M9估计后背都得发凉。
说真的,现在的国产新能源市场,简直就是一场神仙打架,不,是“神仙打地铺”,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能卷。
问界M9刚坐稳“千万元内最好的SUV”的宝座,屁股还没热乎,智己就带着LS9杀过来了。
这场戏,可比电影有意思多了,毕竟电影票几十块,这动辄五十万的车,输赢可都是真金白银。
你得承认,智己这哥们儿,有点东西,但不多。
总感觉它在泥潭里摸爬滚打,想高端,又总差那么点火候。
之前的L7、LS7,设计在线,性能也炸裂,可销量呢?
就跟那半梦半醒的股票K线图一样,上不去也下不来,卡在中间不上不下,特尴尬。
现在,LS9来了,这感觉就像是憋了个大招,直接对标着问界M9去的,尺寸上来了个贴脸开大,长宽高527920001806毫米,轴距3160毫米,每一项都压着M9(523019991800,轴距3110),意思很明白:小老弟,你那点空间在我这儿,就是“仅供参考”。
外观这东西,就跟相亲看照片似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LS9这张“脸”,官方说是家族全新设计,我觉得更像是喝了三两烈酒的设计师,把LS6的前脸强行拉宽拍扁,然后安在了一个5米2的巨人身上。
不是说丑,就是感觉有点……用力过猛。
那个贯穿式的灯带,加上L形的智慧探射灯,晚上点亮肯定晃眼,号称能照亮8000平米,这哪是开车,这是在给广场舞大妈提供免费照明服务啊。
咱们再聊聊内功心法。
这车最让我感兴趣的,反而不是那些冰箱彩电大沙发。
说实话,这“三大件”现在都快成国产高端车的标配了,没这几样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LS9的杀手锏是那套“灵蜥数字底盘3.0”和双腔空气悬架。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车也一样,光有舒服的壳子没用,底下的骨骼筋脉才是真功夫。
你想想,一个车长5米2的大家伙,要在城市里腾挪,没点绝活儿行吗?
那不得跟大象闯进瓷器店一样?
智己给出的答案是“双向24度四轮转向”。
这数字听着就玄乎,简单说就是让这台大车有了A0级小车的灵活身段,掉头、转弯、停车入库,理论上能丝滑不少。
这就像一个两百斤的胖子,突然学会了凌波微步,这画面感,啧啧。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
这些技术听着高大上,实际体验还得打个问号。
毕竟,把硬件堆上去容易,调校匹配才是真功夫。
当年的L7就主打操控,结果市场反响平平,消费者好像对这些“玄学”不太感冒,他们更在乎的是“这车坐着舒不舒服”“孩子能不能在后排看动画片”。
智己这次学乖了,冰箱、21.5英寸吸顶屏、前两排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全给你配齐了,就差在车里给你开个KTV包厢了。
再看算力,这年头没个上百TOPS的算力,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智能汽车。
智己LS9直接干到了700TOPS,用了英伟达的Drive Thor-U芯片。
这算力冗余,就像你拿一台超级计算机去玩扫雷,理论上能支持全场景的自动驾驶和泊车了。
但问题又来了,法规开放了吗?
实际路况允许吗?
这更像是一场“军备竞赛”,我有你没有,我就赢了。
可对于咱们普通用户来说,能用上的,或许也就是那几个辅助驾驶功能,剩下的,全当是为未来充值了。
至于动力,那个“恒星”超级增程技术,听着挺唬人。
1.5T的增程器,配上前后双电机,CLTC综合续航标到了1508公里。
这数据,看着是挺安心的,解决了里程焦虑。
可回过头来想想,现在充电桩越来越普及,又有多少人真的需要天天背着个“充电宝”跑长途呢?
增程式,说白了,还是燃油时代的余晖,是一种过渡。
当纯电技术和补能体系足够完善时,它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
所以,智己LS9这台车,浑身都是戏。
它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冲着问界M9的王座就去了。
它把尺寸、配置、技术参数几乎都拉到了满格,预售价也摆出了一个很有诚意的姿态。
但汽车市场,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数学题,不是说我比你大、比你强,我就一定能赢。
这更像是一场复杂的心理战,品牌、口碑、服务,甚至是创始人的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说,LS9能干翻M9吗?
我看不一定。
问界M9的成功,一半功劳得给华为,那块金字招牌的号召力,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的。
智己背后虽然是上汽这棵大树,但在新能源这个新牌桌上,它还是个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年轻人”。
这场对决,最终还得看消费者用钱包投票。
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