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又看见新款元PLUS的信息出来了。电动车的续航,从2019年那个里程硬性指标第二天就被打破的时候开始,我就觉得这个指标不是个终极目标,它只是打开门票的牌。就好比你买衣服,别人告诉你这个衣服穿了几个季节都不落伍,但实际上,穿了两次就得洗了,还是要看实际体验。新款元PLUS续航650km,确实有点让人心动。
说实话,这次的申报信息,感觉像是中期的小改款,关注点覆盖两大:外形微调和续航提升。外观的变化不大。前脸仍旧是那样,锐利的大灯,宽幅银色饰件,导流槽夸张一点,配黑色装饰,看起来很硬核。我在翻笔记时,还偷偷拍了几张外观图,线条真的很硬朗。侧面溜背设计,我个人觉得还可以,整体线条用得挺干净,显得力量感十足,尤其是那段硬朗的线条,又直又锋利。
最吸引我的是续航的提升。原本的版本大概能跑500多公里(我猜的,没细算),这次升到650km。这个数据,说实话,感觉很实用。如果你每天上下班不超过50公里,假设你工作附近停车这事都省了,出远门的话,从北京跑到济南(大约300km左右)都绝不是难题。而且,续航更意味着你心里没底线的焦虑减少了。尤其是一些野人——即爱折腾的车主,能拉长续航,无疑是硬刚燃油车的节奏。
但实际操作层面,大家心里都清楚,续航长,不一定意味着跑得更远。我认识一企业的人,开纯电车跑长途,他跟我说,续航650,电池容量大,车重也更大。你路上的阻力和电池的比重,肯定有折中。我算了算,650km的续航,也就是百公里能耗大概是14-15kWh左右(大概的心算,信息不一定完全准确)。如果按照官方披露的74.88kWh电池,平均能效能做到这样的水平,确实挺不错的。
里面套路也不少。有个细节值得注意——电池组。体感上,74.88kWh,实际上比起某些竞品,算中规中矩,但你得看电池的技术。比亚迪用的磷酸铁锂,安全性挺高,但能量密度偏低。理论上,像特斯拉用的三元,今年——不,我得说,明年,应该能把续航再推高一些,但这次新车用的还是铁锂,可能也是为了安全和合规。对比同价位的一些电动车,比如长安、蔚来,有不少都是三元或者锰酸锂电池,续航可能稍微更高点。
说到价格问题,反正我观察了一下市场,这次新款元PLUS,估计价格会有点上升。但它还会不会成为性价比之王?我怀疑,可能会更偏向中高端了,毕竟续航大升,电池成本得提升。有人说:贵一点没关系,反正换电池也不便宜。对,未来这点可能得考虑。是不是这样就意味着,车子会变得更认真一些?我觉得未必,毕竟,每年面积大的改款都要卖点。你觉得,续航650km是不是让你心动到直接闭眼?
前面我讲到续航和外观的变化,但最重要的还是那个供应链博弈。每次新车,咱们不妨想想车企怎么选材料、怎么设计。就像你买房,装修时,预算有限,难免将就一两样。电池也是如此,大体上,铁锂电池的供应链在国内布局很早了,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自己生产。尤其是比亚迪,掌控了自己整个供应链,从原材料,到电池制造,再到整车装配,几乎是自给自足了。
这里插个头——你们有人关注到,最近芯片、原材料涨得厉害么?我觉得,这对行业的影响远没想象中大,但也不是没有影响。电池原料价格推高了,汽车成本也会随之上涨。从生活比喻来说,就是你炒饼干,面粉、糖、油涨价了,买一盒饼干,成本也得涨上几块。这一环一环的涨价链条,也反映出市场的复杂。
说到复杂,我都快跑题了——算了,还是回到车。本次新车,据说换了新一代整车电气架构,我猜可能是为了适应未来的OTA升级,甚至开启车辆更多的智能功能。你们知道,有些车开一两年就老了,更新软件都跟不上。新架构在我看来,应该是给车赋能的基础,未来还能远程调校,更智能。
这个升级方向,也让我想到,市场上货真价实的车不多。譬如,某品牌用了新架构,像我们这些懂车的人在现场体验后,总会有点想知道它能耐到什么程度。研发的动作背后,是无数工程师熬夜和供应链的配合。
其实这样也有点飘远了,小跑题——我之前翻了下笔记,觉得有趣的是,很多新车的细节其实没那么华丽。后面评论区有人说:丑死了,不喜欢那个尾部设计。我一开始也觉得挺一般,但仔细一看,尾灯的贯穿设计倒是挺有未来感。每次看车,觉得是不是更讲究实用而非脸面。你们怎么想?是不是一种硬派风格,或者只是为了让车看起来更力量感?
再说回续航——有人会问,650公里,电池用得久吗?我大概猜(纯属猜测,没数据支撑)——一年的外用寿命,电池还能剩下一半的容量,不算特别坑,但也不可能像新买时那样火力全开。比亚迪的二手市场,就我所知,保值率还挺高的,但也要看使用方式。我和朋友讨论过,如果高速频繁跑长途,电池寿命会亏点,但也不会马上报废,像我工作附近的买菜车(大约十万左右的二手),保值率还能有60%左右。
续航越长,充电问题也越重要。为了匹配650km的续航,新车充电速度也被拿出来亮相。估计可能提升到100kW级别,甚至更快。充电速度快不快,直接关系到你跑一趟回来,要不要在服务站等两小时。我最近路过某高速公路服务区,看到了那种240kW快充站,心里嘀咕:以后出门真是走到哪都带着充电宝的节奏了吗?没细想过,充满时间是否成为最大的折磨点。
然后会不会有人觉得:反正我用得少,续航650够用就行。这也是事实。不喜欢那些花哨设计的实用派用户,可能会觉得这车还可以,挺稳妥。毕竟,比亚迪的电池造车功底够硬,问题也少一些。
(这段先按下不表)最让我好奇的是新车的驾驶体验。硬朗线条,溜背造型,底盘调校会不会变得更硬?我有个朋友说:BU的车,越看越像个‘运动’的模样,但实际乘坐感受,更多还是偏稳重。驾控风格跟车身线条也有关,那些大线条,大包围,似乎都在暗示力量感。面对市场上那么多对手,单靠外形和续航,能不能成爆款?这个就得看后续的价格和配置了。
我还在想,未来是否会出现,既有650km续航,又有个性化设计,甚至还能换电池包的车型(这还得看政策支持和技术实现)。毕竟,续航不是唯一的理由,买车还讲调配成本、可用性、维护。修车师傅告诉我:电池用得宽松,电机用着也放心,整个车的耐用度才是真的重要。这也让我想到,车的耐用度其实比续航更关键。
所以说,未来的续航,可能会成为选择门槛,就像买手机似的。你会因为电池大、续航长而买单,但也要考虑到充电便利和电池寿命。而这,恐怕才是真正考验车企供应链和研发的地方。
话说回来,外形微调、续航提升,说明比亚迪对元PLUS的信心还是挺足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市场太撑,厂家不得不推微调来维持热度。你们觉得,续航650km,到底会不会成为你新车目标?还是说,关注外观,才是真正的买点?
我这次聊了挺多,也就是个人感受。再说,车厂的每次改款其实都像一场无声的战役。谁都不免问:电动车还会不会爆发得更猛烈?还是说,650km,就是一场平平淡淡的胜利,真等着市场再检验。
——你们又怎么看?是不是觉得,续航再长,也得修一修?或者,买辆车,第一考虑续航,第二才看颜值?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