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Y长续航后驱版上市第一天,标准版车主群里炸了锅:2.5万换来228公里,老车主血亏还是新用户捡漏?

Model Y长续航后驱版上市第一天,标准版车主群里炸了锅:2.5万换来228公里,老车主血亏还是新用户捡漏?

冬天还没到,群里那些买了标准版的车主就开始算账了。有人翻出去年的充电记录,发现每周要跑两趟超充站,现在看着长续航版每周只需充一次的配置,心里五味杂陈。更让人在意的是,这个差价换算下来,每多跑一公里只要一毛多钱,比起当初纠结要不要选全驱版的那2.5万,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78.4度的电池包,数字看着不算惊艳,但LG那边的产线据说专门做了调整。碳化硅模块这东西,听起来挺玄乎,实际体验下来就是充电时候不那么烫手了,温度控制在两度以内波动。有杭州的朋友周末开去南京转了一圈,全程空调开着,高速上也没收着开,回来还剩快三成电。这种感觉,大概就是你不用再盯着那个续航数字发愁。

Model Y长续航后驱版上市第一天,标准版车主群里炸了锅:2.5万换来228公里,老车主血亏还是新用户捡漏?-有驾

动力参数涨了5千瓦,账面上看着不起眼。可真开起来,那种60到120的加速感,确实比标准版顺了不少。有次在高速上超大货车,油门踩下去那个劲儿上来得更直接,不用像之前那样提前规划超车时机。底盘调校这事儿挺微妙,带家人去山里玩,过那些起伏路段,后排的人明显感觉舒服了些,至少不会说头晕想吐。

价格这块儿,特斯拉向来精明。28.85万卡在一个挺巧妙的位置上——比标准版贵得有道理,比全驱版便宜得让人动心。看看问界M5那边,快30万了续航还不到650公里;小鹏G6虽然便宜点,但超充站的分布密度,开过长途的都懂那个差别。销售那边透露,上市当天就有四成标准版订单改签了长续航,多数都是家里有娃、周末要带家人出去转悠的。

电池供应这条线,外面看不太清楚,但有意思的是成本控制。碳酸锂价格从去年的高位跌下来,给厂家留出了不少操作空间。双层液冷板听着复杂,实际作用就是快充时候不用担心电池过热,十分钟补个四百公里,喝杯咖啡的功夫就搞定。有朋友测过,零下十度的天气,掉电比例确实比老款少了不少,这在北方开车的人应该体会得更深。

智能驾驶功能,说实话基础版够用了。高速上开着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些,比自己踩油门轻松太多。那些高阶功能包动辄三五万,选装率一直上不去也说明问题——大家更在乎的或许还是续航这种硬指标。最近的OTA升了个续航保险模式,根据路况实时调整预测,这个功能倒是挺实用,至少不会出现导航显示能到、开到半路发现不够的尴尬。

Model Y长续航后驱版上市第一天,标准版车主群里炸了锅:2.5万换来228公里,老车主血亏还是新用户捡漏?-有驾

外观上基本没变化,尾标多了个小加号做区分。轮毂还是19寸的标配,想要20寸的得加八千块钱。内饰依旧是那个性冷淡风格,塑料感确实有,但空间利用率没得说。后排腿部空间接近一米,后备箱平时放个婴儿车、周末装露营装备都不在话下。前备箱虽然小,但放些湿雨伞、充电线这些杂物刚刚好,比燃油车多了个收纳选择。

充电网络这事儿,真跑起来才知道重要性。V4超充桩十分钟充个四百公里,基本上上个洗手间回来就差不多了。其他品牌的超充虽然功率高,但站点覆盖率摆在那儿,规划路线的时候经常要绕路。有北京的车主算了笔账,平时在家充电,一周通勤五百公里只要十五块钱,比开油车省了九成多。

买这车的人,大多是三四十岁、家里已经有辆油车的。他们对那些科技配置没那么感冒,更看重的是实打实的续航和日常通勤成本。调研数据显示,八成多的人就是冲着续航来的,智能驾驶反而不是决定因素。

Model Y长续航后驱版上市第一天,标准版车主群里炸了锅:2.5万换来228公里,老车主血亏还是新用户捡漏?-有驾

二手车市场反应很直接,前一代的长续航四驱版价格应声就跌了点。社交平台上讨论热度也起来了,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门店那边据说出现了排队试驾的情况。销售说长续航版的订单占比已经达到四成,交付时间比竞品快不少。

蔚来那边据说在研发150度的半固态电池,理想的纯电版也在路上。不过技术迭代这事儿,往往是台阶式的,不会一蹴而就。特斯拉开放超充网络给其他品牌,这步棋走得挺有意思——基础设施这东西,越多人用越有价值。

这一轮续航军备竞赛,大概率会逼着各家加快脚步。只是对普通用户来说,够用就好,800多公里的续航,应对日常绰绰有余了。至于那些标准版车主的心理落差,或许也只能等下一代产品出来再平衡一下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