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油能发出超过3.6度电,这意味着车内的小型发电站能满足日常续航需求,摆脱续航焦虑实现油电双赢,成为成年人理想的汽车解决方案

一升油能发出超过3.6度电,这句我反复琢磨过。简单来说,就是把油变成电,搞成一个移动的小发电站。你说这可能吗?我自己试过算过,油的热值大概在10千卡/克,换算成发电效率,按常规估算,油的能量转化到电的效率大概在30%左右(这不是个精确值,就是个大概的观察)。一升油大概是780克,能量大概是7.810^4克乘以10千卡/克,折合其它单位,也就是77.8兆焦耳。换算成度电,电能1度大约等于3.6兆焦耳,所以,理论上,油能大概产生【77.8/3.6≈21.6】度电。但实际上,有效率损失,转化不到三成。所以,真能得到的电,大概在6-8度之间。没细想过,可能有人说你这数字差不多,估计一升油能变出3.6度电,是因为考虑了实际使用中的效率(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电池的损耗),再加上安全余量。

你要知道的,很多油电混合的车型,发动机实际上是用来给电池充电用的,那调动力输出时,油耗其实比纯燃油车低不少。比如我和朋友开过的某款插电式混动车,百公里油耗不到4升,但一旦不在纯电模式下,油耗就会挂到6-7升。这是因为电池充电用的效率较高,可轮到动力充沛时就得靠发动机拼命输出了。你看,虽然我的朋友嘴上嫌麻烦,想:干嘛还要烧油充电不省油?其实这些系统设计,是在平衡续航和油耗的。也就是说,这辆车其实在自配电站——那块又大又能存电的电池——的支撑下,油直接给电池供能,变成一个极大规模的便携发电站。在城市里,一天堵在路上,偶尔耗电也无所谓。只要有油,就能续航,毕竟城市高频次刹车、慢速行驶,电池用得很顺手。

一升油能发出超过3.6度电,这意味着车内的小型发电站能满足日常续航需求,摆脱续航焦虑实现油电双赢,成为成年人理想的汽车解决方案-有驾

你想想,一辆车,电池的容量可以做到多大?现在很多新能源车还在推200公里、300公里续航,但我觉得,换个角度想,油和电的结合,更像是天生的双保险。比如那天我见到一位修车师傅,他说:现在很多电动车,一堵车电池就快快用完,充电桩还排队。我问:那你觉得,油改电的插电混动,好用吗?他笑笑,说:懒得说,问我就是等着充电慢、用油贵。这就跟我刚翻了下笔记里的数据一样,电池续航还是个瓶颈。

一升油能发出超过3.6度电,这意味着车内的小型发电站能满足日常续航需求,摆脱续航焦虑实现油电双赢,成为成年人理想的汽车解决方案-有驾

当然啦,也有人会问:那油电结合的车到底省不省油?这就得拆开讲。有一个大问题:如果纯粹靠油,百公里油耗估算得大概在6升左右(这是我从几辆车实际体验里感受到的,还有不确定的因素),考虑到发电效率和能源损失,实际上用油发电,反而比直接用油驱动,油耗还会更高点。这段先按下不表。因为谁都知道,油多快烧完还是个硬指标。有人说:那万一没有充电桩呢?oras 现在市面上,纯油车的续航能力已经可以做到1000公里,你说,这油还能跑多久?也就是说,油的续航基本不成问题,但油用得少,才是重点。

这里我还在想,不知道你们平时对于充电速度怎么看?我身边的朋友,有个特别喜欢开特斯拉,但每次去充电,总叫苦不迭。他说:还得等半小时,一个小时的充电,真折腾。我觉得,这就是个时间价值的问题。快充的技术虽然在进步,但大部分充电桩的速率还是差强人意。相比之下,用油充电、随加随走,这些传统车就没这个问题。它就像生活中的备用金,一直都在。不知道你们的经验,长途旅行,带辆油车会不会更安心点?

我刚才翻了下自己手机里的照片,看到好多朋友拍的高速堵车场景。里面那辆油车,看着还挺平静,油满的油箱像个安全垫。而很多纯电车,看着电量岛渐渐缩小,心里那叫一个紧张,还得偷偷瞄导航信息,怕跑到荒郊野外。我在想:油和电之间的平衡点,到底在哪?是不是能像我这样,既享受城市里安静省钱的电,也能在偏远郊区一时之间不用担心断电。

一升油能发出超过3.6度电,这意味着车内的小型发电站能满足日常续航需求,摆脱续航焦虑实现油电双赢,成为成年人理想的汽车解决方案-有驾

这些思考,慢慢让我觉得,未来的车,可能更像是融合体。一方面,油的储备就像备用油箱,平时用电驱动,省油、静音。另一方面,这个油源可以随时变为电源,帮你应付突发状况。其实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双保险——家里电池可以应急停电,平时用,紧要关头还能逆变用电。

一升油能发出超过3.6度电,这意味着车内的小型发电站能满足日常续航需求,摆脱续航焦虑实现油电双赢,成为成年人理想的汽车解决方案-有驾

我自己还琢磨不到一个精准的成本比:搞出来一台油电混合车,百公里的油耗怎么估,都不算几毛钱的精细测算,说白了,就是感觉比纯油车要省点、比纯电车更有弹性。这也是很多人觉得即插即用的最大优势吧。更不用说,买个插电混宠,可能只比纯电贵个几千块,现在的转换效率大概都能保证不用太折腾,这事听起来挺实在。

当然啦,任何新技术都不是完美的,像我说的那个发电效率、充电便利性,还是得跟时间赛跑。有人会觉得:油一定会越来越贵。可是你也得承认,油的价格波动,比起电费总归还是个动力信号。而且,未来再怎么变,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就算你让我猜,油的角色还会持续多久?很难说。

最后我也在想:是不是我们都被续航焦虑绑架了?油车也会忘记油箱的担心吧。这不是个新鲜话题,但显然,结合了油电优势的方案,又带来一个新思路——不用非黑即白,可以多一种选择。你觉得,未来的汽车,是不是会更像我们生活的那个分身——既自由,又可靠?还是说,那些油改电的车型,到底还能走多远?嘿,也许下一秒,我就会看到自己邻居换了辆油电双驱的车,心里暗笑:真是个会走路的备用金库。

一升油能发出超过3.6度电,这意味着车内的小型发电站能满足日常续航需求,摆脱续航焦虑实现油电双赢,成为成年人理想的汽车解决方案-有驾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