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买车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打开手机,满屏都是颠覆、重新定义、划时代等等这种夸张的营销词。比拼加速数据、屏幕尺寸的热闹劲儿,像极了当年手机圈的军备竞赛。
可以理解新造车品牌们想通过营销占得市场先机的想法,但就像马斯克曾经公开表态不喜欢营销一样,过度营销的背后,很多充满了夸张、虚假宣传。
仅仅5月的前半个月,新造车品牌就“贡献”了诸多负面热搜,挖孔版本不挖孔、车辆合格证上的电池配置都能搞错,甚至连所谓的风阻系数也遭人打假。而这些,在此前传统车企当道的年代,是几乎看不到的。
所以当越来越多消费者踩坑时,才发现买车这件事,光看宣传页上的漂亮数字远远不够。而参数和真实体验之间,隔着无数需要消费者亲自验证的细节,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试驾。
即便就在几年前,“买车要试驾”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儿。然而随着车圈快消式发布会的风靡,有的人刚看了参数表,还没看到真车,就已经大几十万掏出去了。“没试过的车不要买”,以前这句看起来很朴实的话,却戳中了当下车市的核心矛盾。
针对现如今消费者被“带偏”看重参数而遗漏体验等问题,诸如广汽本田等传统大厂就提出了“五必试”试驾法则,就是在帮消费者把模糊的好开、舒服、安全等拆解成可感知的具体指标。
一试最本质的纯电能力。不是只看 CLTC续航数字,而是要在试驾时观察实际电耗表现,看看空调全开跑高速时续航掉得快不快。拿广本全新纯电P7来说,作为20万以内唯一配备90度宁德时代大电池、且零下30度保电86%以上的车型,对比市面六七十度电敢宣称跑六七百公里的车型,可以说做了一个靠谱、实在的“老实人”。
二试决定好开与否的底盘悬架。试驾的时候,就得故意挑坑洼路面、急弯路段开,感受滤震是不是干脆不颠簸,过弯时车身侧倾是否明显,急加速或刹车时车身姿态如何。拿P7来说,它用的双叉臂+五连杆悬架组合看似常见,但背后是本田60年F1赛道调校经验的沉淀。再经过本田工程师150万公里的真实道路测试,以及ASD电磁悬架和博世高端转向系统等高规格配置加持,这开起来的质感完全不同,而这些体验不是简单堆料就能复制的
三试智能座舱的细节与体验。很多新势力把屏幕尺寸、语音交互功能当卖点,但实际用起来可能发现,大夏天天幕晒得人发烫,座椅材质看起来高级却不抗污、不耐用,开了两年就又皱又塌。而P7 的做法则是把功夫下在看不见的地方:五档可调光天幕能隔绝99.9%的紫外线和语音一秒变光;Dinamica麂皮绒的高规格打孔座椅,白色款抗污指数比国家标准高10倍;语音交互支持四音区识别,四川话指令也能秒懂,这些细节只有坐进车里亲自体验,才能知道多省心。
四试救人命的安全配置。新势力常拿激光雷达、高阶智驾做宣传,但P7更注重冗余设计。1.2万吨大压铸的全铝电池外壳和超越国标60倍的碰撞后断电速度,把电池安全的底线牢牢守住;线控制动系统和传统机械制动双备份,确保紧急情况下刹车绝对可靠;13安全气囊覆盖全车,配备了主副驾驶膝部气囊和中央气囊;以安全为先的辅助驾驶系统,还配备了驾驶员DMS检测和驾驶员异常应对系统...这些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设计,平时可能感觉不到,但真到关键时候,就是能救命的安全底线。
最后第五试,还得拉上同级别的热门车型对比着试。同样过减速带,感受P7和其他车型的普通悬架滤震差别有多大;同样跑高速,听听P7的隔音是不是更安静;再看看同样价位,P7标配的90度宁德时代电池、13安全气囊,在别人那里是不是要加钱选装。只有这么反复对比,才能真正摸清楚哪款车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明白,买车不是买手机,不能只看发布会参数和网红测评。这也就是为什么传统车企越来越强调试驾的重要性,因为真正的造车功底藏在参数之外。参数看不到配置上的细节关怀,参数不会说重要的安全冗余,参数更写不出的人车应有的默契。
下次买车时,不妨带上这份“五必试”清单,亲自去感受一下。毕竟,真正的好车,从来不需要靠营销包装,试过的人自然知道它的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