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那叫一个热闹,各种新车层出不穷,价格也是一家比一家卷。
可就在这片打得火热的战场上,销量一直遥遥领先的比亚迪,却下了一步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的棋。
他们推出了一款叫做比亚迪M9的新车,但这款车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我就是来凑数”的气质,让人不禁想问,比亚迪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这背后,可能藏着一套非常高明的市场策略,咱们今天就来当一回局外人,好好分析分析这其中的门道。
首先,咱们得聊聊这故事的另一个主角,比亚迪夏。
作为比亚迪王朝系列里的第一款MPV车型,按理说,它应该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被寄予了厚望。
可现实情况却有点尴尬,比亚迪夏上市后的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销量更是连续好几个月往下掉,到了今年7月份,一个月就只卖出了一千六百多台。
这个数字,放在任何一个二线品牌可能还算过得去,但放在比亚迪这个动不动就月销三五万辆的“大家族”里,就显得格外刺眼了,简直就是班里学霸考了个倒数,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
就在大家都在猜测比亚迪会怎么挽救夏的销量时,比亚迪M9突然就上市了,定价22.98万元。
很多人一看,这不就是换了个名字的比亚迪夏嘛。
没错,它确实可以看作是比亚迪夏的一个低配版本,但问题就出在这个价格上。
它只比夏的最低配版本便宜了整整一万块钱。
一万块,在二十多万的车价里,算不上什么大优惠。
那么,为了省下这一万块,消费者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这笔账一算,你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来仔细看看,比亚迪M9相比于夏,到底少了些什么东西。
这减配的刀法,可以说是刀刀都砍在了要害上。
首当其冲的就是比亚迪最引以为傲的核心服务——质保政策。
大家都知道,比亚迪给首任车主提供电池组的终身质保,这就像是给车主吃了一颗定心丸,让大家开电车没有后顾之忧。
但是在M9上,这个终身质保被取消了,变成了6年或者60万公里。
紧接着,整车的保修期也从原来的6年或15万公里,大幅缩水到1年或10万公里。
这给人的感觉就非常微妙了,这就像你去买一件名牌大衣,店家告诉你便宜一百块,但不能保修也不能退换,你心里肯定会犯嘀咕。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长期稳定的质保远比眼前省下的一万块钱更重要。
如果说质保政策的缩水是软刀子,那配置上的削减就是硬通货的减少了。
现在开车,谁不图个省心省力?
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些能在高速上解放双脚的功能,在M9上被整个拿掉了。
这意味着,一台二十多万的新车,在智能化体验上可能还不如一些十几万的车型。
然后是悬挂系统,夏配备了可以根据路况调节软硬的可变悬挂,这对于提升乘坐舒适性,尤其是后排乘客的体验至关重要。
而M9则换成了普通的悬挂,舒适性自然会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在安全方面,M9还减少了膝部安全气囊和前排中央安全气囊,这两个可都是在发生碰撞时能起到关键保护作用的配置。
就连车顶的天窗,也从夏的双段式全景天窗,变成了普通的单天窗。
这么一盘点下来,你就会发现,为了那一万块的差价,你要放弃核心的终身质保、智能驾驶的便利、更舒适的悬挂、更全面的安全保护以及更开阔的视野。
这笔买卖,对于任何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来说,都是极不划算的。
比亚迪当然也清楚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指望这样一款产品能大卖。
所以,M9的存在,本身就不是为了走量,而是为了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
这背后的策略,其实是一种非常聪明的营销手段。
比亚迪M9的第一个作用,就是给比亚迪夏当一个“最佳陪衬”。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走进4S店,本来觉得23.98万的夏有点小贵,正在犹豫。
这时候销售顾问热情地告诉你,旁边还有一款M9,便宜一万块。
你肯定会好奇地去看看,可当销售把两款车的配置差异一条条列给你听之后,你心里会立刻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原来多花一万块,能换来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好东西,这么看来,比亚e迪夏的性价比简直太高了!
M9就是用自己的“不划算”,来反衬出夏的“超值”,从而坚定你购买夏的决心。
它就像超市货架上那个包装又小价格又贵的商品,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你觉得旁边正常包装的商品是多么实惠。
M9的第二个,也是更深远的战略任务,是为比亚迪夏未来的产品更新换代铺平道路。
根据最新的消息,新款的比亚迪夏PRO已经在申报的路上了,按照惯例,新款车型很可能会“加量不加价”,带来更强的产品力。
那么,新款上市后,现在卖的这款夏怎么办?
直接大幅降价会损害品牌形象和老车主的利益,直接停产又有些可惜。
这时候,M9就成了一个完美的过渡方案。
等到新款夏PRO正式上市,现在这款配置相对普通的夏,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降价,甚至直接沿用M9这个名字,去攻占更低价位的市场。
这样一来,比亚迪就完成了一次非常平稳的产品线调整,既盘活了现有车型,又为新车型腾出了市场空间,形成高低搭配的产品矩阵。
说到底,比亚迪之所以要费这么大劲下一盘大棋,根源还是在于比亚迪夏自身的产品力,在当前竞争激烈的MPV市场里,确实遇到了一些瓶颈。
它的定位有些尴尬,导致销量上不去。
我们不妨站在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看它的竞争对手。
如果你特别在意日常用电的成本,希望纯电续航里程越长越好,那么市面上有纯电能跑200公里的星海V9。
如果你追求性价比,荣威iMAX 8 DMH在提供相近纯电续航的同时,价格要便宜不少。
如果你买车主要是为了商务接待,那别克GL8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它的插电混动版实力不容小觑。
如果你的预算更充足一些,想买一台更高端的家用MPV,丰田赛那的产品力很均衡,或者再加一点钱,可以直接选择比亚迪自家的豪华品牌腾势D9,那体验感又是另一个层次了。
因此,比亚迪夏就卡在了这样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论家用,它价格偏高,配置也未能与对手拉开绝对差距;论商用,品牌号召力又不如老牌劲旅。
正是因为夏的定位不够精准,导致其无法在任何一个细分领域取得突破,销量自然也就难以让人满意。
比亚迪显然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推出了M9这样一款看似“鸡肋”却实则肩负重任的车型,试图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战术操作,来盘活整个夏系列的产品线,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愈发成熟和老道的一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