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车这个品类在中国,总显得有点儿不接地气。
它常年活在车评人的两种幻想之间:一种是「欧洲瓦罐自由」,另一种是「诗和远方」。
但比亚迪不信邪:旅行车当然可以卖,只要你把价格打到10万出头。
于是,起售价10.98万元,百公里亏电油耗仅3.15L,综合续航里程超过2000km,拥有670L超大后备箱容积,全系标配天神之眼 C,主动可变阻尼悬架,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还有一个冷暖冰箱的海豹06DM-i旅行版,横空出世。
10万级别的精准补位
事实上,中国车市不是没有旅行车。
只是要么太贵,比如30多万的奥迪A4 Avant和沃尔沃V60,不在多数人的家庭预算内。要么太便宜,比如10万以下的宝骏Valli,因为太过普通,短暂试水之后迅速退场。
中间这一段——主流家庭买得起,还要带一点“空间想象力”的区间,长期是一片技术与成本都没人愿意涉足的空地。
而这一次,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给出了一个足够合理的方案。
起售价10.98万元,只比普通版起售价贵1万元,封顶12.98万元,刚好卡在家用车预算的黄金分层。
第五代DM-i系统+2000km综合续航+3.15L/100km亏电油耗,延续了三厢版本的动力配置。
但全系标配DiPilot 100+冷暖车载冰箱+云辇-C智能阻尼悬架,电动尾门、全景天窗,以及670L的更大后备厢空间,又堪称是对普通版的一次“降维打击”。
你能看到,虽然旅行车是个「诗与远方」的物种,但在比亚迪工业理性+场景复用+定价精算的规划下,它也能务实得可怕。
爆款?还是延续旅行车宿命?
如果今天上市的是海豹06DM-i改款,对于胃口越来越大的消费者来说,可能唯一的槽点就是,为什么加量又加价?
但当它加上「旅行版」三个字之后,就必须要接受一个灵魂拷问:
中国消费者真的想买旅行车吗?
中国旅行车市场似乎长期受困与一个“认知怪圈”。在消费者眼里,旅行车是卡在SUV和轿车之间的“拉长版两厢车”,或者“低端面包车”,始终没长在审美点上。
哪怕是奥迪RS6这种,能秒天秒地的百万级钢炮旅行车,开在路上也常常被误认为“10来万的拖家带口车”。
不光造型,它的定位也处在尴尬的夹缝里。
换句话说,旅行车是种“中间态”。空间上的确比轿车能装,但却比不上MPV,底盘高于轿车,但却不敢和SUV 去同一条烂路上拼命。
2024年,国内SUV市场占有率为49.2%,轿车市场占有率约46.1%。在这两个压倒性的品类面前,你大概能知道,中国消费者更倾向功能明确的车型,在这样的消费习惯下,旅行车的“全能”反而成了“全不能”。不好定义,也不好推荐。
尤其是在SUV和MPV露营大片漫天飞的环境下,旅行车太容易被别的车型淹没了。
回到海豹06DM-i旅行版,虽然它空间大、装得多,配置也有所升级,但和普通版海豹06DM-i相比,就要看能否真的打动用户了?
最后,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终端销售的推荐意愿。
相比宋PLUS和海狮这类“主力走量车型”,旅行车的销售路径更复杂,解释成本更高,一旦销售话术和体验试驾没有做到位,即使这台车的产品实力再强,最终也可能会在展厅里静悄悄地“隐身”。
所以看来看去,这不是一场稳赢的仗。
写在最后
虽然目前为止,我们无法预估这款车的走向,但比亚迪的野心显露无疑:所有的细分市场,比亚迪都要一席之地。
所以比亚迪也铆足了劲:
用第五代DM-i系统打破“旅行车就是油老虎”的固有印象;
用10万出头的价格,把原本高高在上的“生活方式”拉回现实预算;
用一整套工程能力和场景适配,让“能跑远”、“能装人”、“用得起”这几个关键指标,在一辆旅行车上同时成立。
说白了,这是在试图重新定义,旅行车在中国能不能卖?该怎么卖?卖给谁?
如果失败,那它就是理工逻辑没拗过市场情绪的典型代表。
如果成功,那将是“迪王”再一次书写传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