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青岛保时捷中心的牟倩文又成了网上的话题人物。她在社交平台晒出2025年半年度销冠的成绩单,按这进度,说不定能打破前两年的销售纪录。消息一出,评论区瞬间热闹起来,有人点赞她的能力,也有人抛出各种猜想,这事儿咋就引发这么多讨论呢?
先说说这位销冠的履历。牟倩文(大家习惯叫她Molly)可不是第一次拿销冠了,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她一年能卖出170台保时捷,这数字放汽车销售圈里,妥妥的“狠角色”。今年前五个月,她光是订单就拿下80多台,4月20台、5月18台,6月又开票交车19台,这业绩跟开了挂似的。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成绩背后藏着不少故事。
早年间,她刚火的时候,就有人质疑“一年170台咋做到的”,甚至传出些不好听的话。Molly也没含糊,专门拍视频解释:“客户里六七成是女性,我从没有私下跟客户吃饭的行为。”这话既是说给质疑的人听,也是给自己正名。可树大招风,今年2月25号晚上,她突然在微博发文,说自己的照片被人盗用,恶意剪辑成不雅视频传到外网去了。当时有个客户给她发信息:“Molly姐,你被人造黄谣了。”她回复说2023年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但这次不一样,视频浏览量可能达到900多万。当天她就去报了警,还晒出立案告知书,可到现在追查进展也没个明确答复。后来她在采访里提到,那段时间怎么解释都没用,甚至有人打电话说些出格的话,换作一般人,估计早崩溃了。
但Molly没被打垮,她聊起做自媒体的经历时挺实在:“其实没觉得自己多厉害,就是做得早,让大家认识了我。”现在每个月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线上,这路子算是被她走明白了。可业绩越好,议论越多,评论区的观点简直像“辩论赛”——
有人觉得“成年人讲利益”,买保时捷的客户多半不是图几次洗车保养,要么是冲着她能拿到更低折扣,要么是想通过她进入某个圈子。就像有个卖高档自行车的网友说的:“这东西有时候就是个交友门票,买啥不重要,进圈子才关键。”这话底下好多人点赞,看来不少人觉得“资源”比产品本身更重要。
也有人替她抱不平,觉得质疑声里带着偏见。有位干过销售的网友说得特别实在:“没做过销售的人不懂,销冠得拼情商、智商、专业度,每天复盘到半夜,客户不睡我不睡,嗓子哑了打点滴还在跟单,真诚和信任感才是关键。”可马上有人反驳:“说得好听,本质不就是忽悠吗?”两边观点针尖对麦芒,吵得不可开交。
还有人把焦点放在性别上,有人说“长得漂亮就是优势,同样的话从美女嘴里说出来,客户更乐意听”,但立刻有人回怼:“男销冠咋没人这么说?国外有个卖保险的男销冠破了世界纪录,难道是靠陪睡?”更有人拿她被造黄谣的事说事儿:“被造谣还能这么淡定,内心得多强大,连续拿销冠,这不是能力是啥?”
那么,牟倩文凭啥能够连续成为销冠呢?
一位在4S店干过的网友似乎曝出了牟倩文的销售秘诀,这位网友称:“销冠在议价上权限更大,普通销售只能优惠2 - 2.2个点,销冠能做到2.4甚至2.5个点,客户当然愿意找她买。”
听了这位网友的话,也许是真的点中了关键,毕竟买保时捷的人再有钱,能省点也是好事儿,何况背后可能还有资源对接的隐性价值。
看着这些评论,突然觉得挺有意思。一个销冠的成绩单,咋就成了社会观察的窗口?有人看到了利益交换,有人强调能力至上,有人纠结性别优势,还有人替她扛住网络暴力叫屈。但说到底,牟倩文连续拿销冠是事实,被造黄谣后没退缩也是事实,至于她到底靠什么打动客户,可能不同人心里有不同答案。
不过有一点挺清楚的:在豪车销售这个圈子里,业绩从来不是单靠“运气”能堆起来的。无论是议价权限、客户资源,还是应对质疑的心理素质,都是实打实的“硬通货”。而网络上的争议,其实也反映了大家对“成功”的不同理解——有人觉得必须靠规则之外的东西,有人相信脚踏实地的努力。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或许只有真正跟她打过交道的客户才清楚。但至少从她面对风波的态度来看,能在高压下连续交出漂亮成绩单的人,肯定不简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