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下一个倒下的造车新势力会是谁?

一、行业洗牌现状

截至2025年5月,中国造车新势力已从巅峰时期的超50家锐减至8家主要玩家。理想以单月5.3万销量领跑,零跑(3.25万)、蔚来(2.24万)、小鹏(1.91万)构成第二梯队,小米凭借首月1.35万销量展现黑马姿态。但行业分化加剧:头部三强(理想、零跑、蔚来)合计市占率达62%,而末位4家月销均不足2000辆。

财务健康度呈现两极分化:

理想连续三年盈利,2024Q3净利润28亿元

蔚来累计亏损超千亿元,单季亏损50亿

小米汽车等新入局者尚未突破盈亏平衡点

生死时速:下一个倒下的造车新势力会是谁?-有驾
蔚来

二、高危企业特征分析

通过横向对比存活企业与已倒闭案例(如恒驰、FF、高合),可总结出淘汰预警信号:

技术路线缺陷

卓驭智驾方案(原大疆车载)因坚持低算力路线(32TOPS),在端到端大模型技术迭代中落后

部分企业仍依赖博世L2方案,无法应对L3时代需求

资金链脆弱性

蔚来单车研发成本达28万元,是行业均值3倍

某未具名新势力资产负债率达187%,现金仅够维持6个月运营(行业调研数据)

产品定位失误

高合汽车从50万+超跑降维至40万以下SUV导致品牌崩塌

现阶段仍有企业同时布局10万级与50万+市场,资源分散

三、淘汰概率排行榜

基于销量、现金流、技术储备三维度评估:

风险等级企业特征代表企业现状★★★★★月销<2000辆+技术代差某两家未公布财报企业★★★★☆依赖单一技术供应商+高负债使用卓驭方案的合作伙伴★★★☆☆跨界玩家+重营销轻研发部分互联网背景车企

具体高危对象分析:

蔚来汽车:虽销量居前,但千亿级亏损与换电模式重资产拖累,若2025Q3未能引入战略投资者恐触发债务危机

某新晋品牌:采用卓驭智驾方案的两家车企,在算力军备竞赛中已落后主流方案2代

四、技术变革加速淘汰

2025年行业出现三大拐点:

L3准入标准实施,倒逼企业投入世界模型研发

智驾成本下探至7000元级,低价方案供应商面临利润清零

端到端架构重构供应链,传统Tier1模式瓦解

这种背景下,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企业最危险:

年研发投入<15亿元

未建立AI大模型团队

智驾方案外包比例>70%

五、幸存者法则

对比理想汽车的成功路径,存活企业需具备:

垂直整合能力(如自研增程系统)

单车型月销破万规模效应

现金流可覆盖24个月研发

当前符合该标准仅3家企业,其余均存在不同程度风险。

结论:2025年末或再现倒闭潮

综合技术迭代速度与资金消耗率,预计:

2025Q4将有1-2家新势力退出

最可能倒下的将是技术路线摇摆且销量持续垫底的企业

跨界玩家与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品牌风险高于专注造车企业

行业正从"百家争鸣"进入"寡头竞合"阶段,这场淘汰赛没有旁观者,只有适者生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