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销量冠军公然虚标被当场戳穿,真把消费者当傻子?
车企吹牛翻车能有多快?理想汽车这次亲身示范了答案。就在五月下旬,他们家重点打造的新车能耗数据刚放出来,就被网友揪着衣领拖到聚光灯下公开处刑。这年头连小学生都知道,官方数据得拿去工信部盖章认证,可某些车企偏偏要玩文字游戏。
事情起因简单得离谱。理想i8新车发布时大张旗鼓宣传能耗数据,白底黑字写着CLTC工况下百公里耗电13.4度到13.6度。乍一看挺环保是不是?但群众的眼睛是真雪亮,当场就扒出这数据压根没去工信部备案,纯粹是拿电池容量除以续航里程硬凑出来的表面功夫。
要说车企间的小把戏大家都心照不宣,可这次玩砸得实在太难看了。隔壁乐道汽车的同级车型老老实实用工信部认证的14.5度数据,理想非要偷摸搞个注水版对比表。结果被扒皮后网友直接甩出实锤,工信部系统里赫然躺着14.6度的认证数值,气得围观群众直呼"连造假都懒得走心"。
最魔幻的是事发后产品经理的补救操作。那位张姓负责人连夜发微博承认数据"不够严谨",顺手给宣传海报打补丁加了行小字注释。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官网宣传物料哪个不是法务市场技术三堂会审?说失误谁信啊,怕不是把消费者当三岁小孩哄。
这种耍小聪明的操作简直让人梦回三年前。还记得理想ONE突然停产引发车主集体维权的名场面吗?当时就有人预言这种浮躁作风迟早要反噬。果不其然,现在连能耗数据都要掺水,网友直接调侃"建议理想改行做纯净水生意,毕竟稀释技术炉火纯青"。
要说车企间的数据攀比也不是新鲜事,但好歹得在规则框架里较量。现在倒好,直接掀桌子自己定规则。按理想这个算法,但凡车企愿意,都能把能耗算成个位数。反正电池容量除以续航里程不就完事了?至于充电损耗、空调耗电这些现实因素,假装不存在就是了。
消费者早不是十年前的小白了。现在刷个短视频都能看到各路车评人拿着专业设备做实测,车企那点文字游戏在真实路况面前根本经不起考验。这次事件最讽刺的是,理想费尽心机压下去的1.2度电差距,在实际用车场景里可能就是开不开空调的区别,非要搞这种面子工程图啥呢?
话说回来,这种自欺欺人的操作伤害最大的其实是品牌信誉。当年某德系品牌排放门事件直接砍掉四分之一市值,理想虽然没到那个程度,但信任崩塌往往始于细微处。现在论坛里已经有人把理想戏称为"数据美容院",这种标签一旦贴上,可比砸几个亿广告难祛除多了。
中国新能源车产业正在关键爬坡期,需要的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不是PPT上的数字魔术。各家与其在宣传文案里勾心斗角,不如把精力花在提升充电效率、优化电池管理这些刀刃上。毕竟消费者最终掏钱买的不是Excel表格,是能踏实上路的真家伙。
看着评论区里铺天盖段的玩梗段子,我倒想起个老理儿——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现在的新车上市就跟开盲盒似的,宣传说得天花乱坠,实测可能直接翻车。要我说车企们还是长点心吧,少点套路多点真诚,省得哪天消费者用脚投票,哭都找不着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