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摩40年:谁能替骑车人说句话?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有望取消?

禁摩40年:从政策禁锢到逐步松绑的摩托车之路

一、禁摩政策的起源与争议

1985年,北京市公安局发布《关于限制本市部分地区两轮摩托车发展的通告》,以“缓解拥堵、保障安全”为由,停止对城区居民发放摩托车牌照,并禁止京B牌照进入三环内。这一政策迅速被全国200多个城市效仿,形成长达40年的“禁摩令”。然而,其合理性近年备受质疑:

禁摩40年:谁能替骑车人说句话?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有望取消?-有驾

1. 数据证伪安全论:统计显示,摩托车事故率远低于汽车,且事故主因多为驾驶习惯而非车辆本身。

2. 环保技术进步:现代电摩和燃油摩托已实现低排放,远超1980年代水平。

3. 民生需求:摩托车是外卖员、偏远地区居民的重要谋生工具,禁摩反而催生非法改装和“地下运营”。

二、行业领袖与学者的呼声

多位企业家和学者公开呼吁解禁:

左宗申(宗申集团创始人):“做了一辈子摩托车,却没有一点成就感”[[用户提供]]。

魏建军(长城汽车创始人):“禁摩城市缺乏活力,经济难红火”[[用户提供]]。

李稻葵(经济学家):禁摩政策导致“万亿旅游消费流失”,应取消强制报废。

禁摩40年:谁能替骑车人说句话?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有望取消?-有驾

三、2025年政策松绑的信号

1. 多地解禁试点:

河南信阳、青海西宁、辽宁大连等20余城取消或放宽限行,改为“分时段/路段管理”。

贵州通过数字化实现补贴“20分钟到账”,证明科学管理可行[[用户提供]]。

2. 公安部四大便民措施:

驾照年龄上限提至70岁,推行电子证照和“一证通办”。

送考下乡降低考试费用(如贵州仅150元)。

3. 强制报废政策松动:

商务部回应将研究“按车况报废”替代13年强制报废,但尚未落地。

禁摩40年:谁能替骑车人说句话?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有望取消?-有驾

四、未来挑战与建议

1. 政策落地差异:部分城市仍坚持“一刀切”,需中央统筹协调。

2. 产业阻力:部分车企依赖“快消式”销售,抵触报废政策取消。

3. 科学管理路径:

参考欧盟“年检+排放分级”制度,平衡安全与资源利用。

推广电摩专用道和分时通行,缓解拥堵争议。

五、总结:禁摩40年后的转折点

禁摩40年:谁能替骑车人说句话?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有望取消?-有驾
禁摩40年:谁能替骑车人说句话?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有望取消?-有驾

互动话题:您是否支持全面取消禁摩令?对强制报废政策有何建议?欢迎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