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这一令人心驰神往的旅行方式,常常激发人们踏上未知旅程的渴望。一首轻快的“滴滴答答滴答”蓝莲花,不知唤醒了多少家中宅人的旅行梦想,他们乐于风餐露宿,享受自由自在的旅途生活。然而,对于许多初次涉足摩旅的车主来说,旅途中的潜在风险往往防不胜防。尤其是选择小踏板、大踏板、弯梁车或一般街车进行摩旅的朋友们,可能会面临旅途中断油的情况,这在偏远地区无疑增加了危险性,同时也可能导致旅费的紧张。因此,了解摩托车燃油箱的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车辆,才能确保旅途不断油,安全又愉快。
原车燃油箱
摩托车的燃油箱容量差异显著,这直接影响到摩旅的续航能力。以下是一些知名车型的燃油箱容量数据:
建设雅马哈巧格i,拥有5.1L的燃油箱容量;
本田WING NSS350,则提供了11.7L的容量;
立腾190(弯梁车),其燃油箱容量为10.0L;
春风800MT和宝马R1300 GS,这两款车型都配备了19.0L的大容量燃油箱。
值得注意的是,小踏板车如巧格i,尽管轻便适合日常通勤,但其燃油箱容量较小,平均油耗却相对较高。这类车型在摩旅时可能面临续航里程较短的问题。相比之下,大踏板车如NSS350虽然燃油箱容量稍大,但油耗也相应增加,实际续航里程并未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ADV车型如春风800MT和宝马R1300 GS,其燃油箱容量通常较大,达到20升左右。然而,这些车型的发动机排量也相应较大,油耗也相对较高。对于排量在500cc左右的车型,其平均油耗可轻松达到5L/100km左右,因此理论上的续航里程也难以达到400公里。在规划摩旅路线时,这些因素都需要车主们充分考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摩托车燃油箱的额定容量与实际容量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汽车的情况相似。通常情况下,摩托车燃油箱的容量最高不会超过其实际容量的95%,且一般会少标注约10%的实际容量。例如,我使用的ADV车型,其额定容量为20升,但实际上我可以加入比这多两三升的油量,当然,具体的实际容量可能因车型而异。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3升油量,对于摩托车而言却意味着至少能增加六七十公里的骑行距离。因此,在摩托车油量即将耗尽时,车主可以通过降低车速来减少油耗。例如,将车速从超过80公里降低至约60公里,这样中、大排量的ADV车型的百公里耗油量就可以控制在3~4升左右,从而延长续航里程。
副油箱与备用油壶的选择
摩旅时,车主往往需要在副油箱和备用油壶之间做出选择。首先,我们来探讨成本更为低廉的备用油壶。通常,这类油壶采用不锈钢材质,因为塑料油壶或塑料瓶在汽油晃动和碰撞时可能产生静电,存在燃爆风险,所以并不推荐使用。不锈钢壶,特别是那些强度高、壶口为金属材质并配以塑料密封圈的款式,便成为最佳选择。这样的备用油壶价格适中,例如,一个2升的不锈钢油壶价格大约在50元左右,既实用又安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特定区域,如风景独特的旅游胜地疆藏,使用备用油壶可能受到限制。这些区域通常对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携带备用油壶时需格外谨慎。若在这些地方摩旅并携带装有汽油的备用油壶,可能会面临现场倒掉汽油、处罚或没收的风险。因此,计划前往这些区域的摩旅爱好者们,在遵守当地规定的同时,可以考虑携带一个空的备用油壶,或者用它来装载清水,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这些风景独特的区域往往加油站稀少,有时最大的加油站间隔可能超过三百公里。对于实际续航里程仅有两百公里左右的车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外,在高原地区骑行时,长上坡路段会导致发动机耗油量显著增加,而长下坡虽然对燃油车而言也在耗油,但低速挡发动机制动会使转速升高,从而增加耗油量。因此,没有备用油支持的情况下,骑行在这些区域确实存在不小的风险。
此时,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便是加装“副油箱”。这种油箱经过系统改装并固定在车架上,具备导静电功能和与原车油路的连接能力,从而成为车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备用油壶的随手可取不同,副油箱的安装更为稳固和持久。
图2展示了安装在车尾的ADV副油箱。这种设计使得油箱更为稳固,并且其导静电功能和与原车油路的顺畅连接,确保了骑行的安全与顺畅。与传统的备用油壶相比,副油箱的持久性更强,为骑行者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燃油支持。
总结:
在长途摩旅中,储备备用油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备用油壶适用于一般区域的骑行,但往往被忽视。然而,为了安全起见,我们通常建议准备4~5升的备用油,这样与原车油箱结合,续航里程至少可达300公里以上,无需担心加油站的问题。
在日常用车时,我们不必过分担忧油量表的不准确性。通过燃油箱的额定容量,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实际容量。结合行驶里程和平均油耗,就能轻松计算出闪灯后的剩余油量,从而合理安排行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