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自主开发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整车重量为12.5吨,仅需轻轻一推就可移动,这得益于其完全悬浮在轨道上,不与轨道产生任何摩擦。据报道,该列车设计的最高时速可达620公里,有望成为地面交通工具中的速度之王。那么,这种没有轮子的磁悬浮列车是如何实现驱动的呢?与常规高铁相比,它的优势在哪里呢?
这种创新的交通方式起源于中国西南交通大学,该校自1980年代初便开始了磁悬浮技术的研发。经过四十余年的持续研究与突破,学校成功掌握了大载重、高速运行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对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这种磁悬浮列车的设计时速为620公里,但这还不是它的极限。在真空管道中,它的时速甚至可以超过1000公里,与飞机速度媲美。
区别于传统高铁,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不依赖轮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白“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的内涵。这一技术涵盖了“高温”、“超导”和“磁悬浮”三个关键概念。先来介绍“超导”: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昂内斯在研究汞的电阻时发现,汞在低至零下269摄氏度的环境下电阻突然降至零,这种现象即为超导状态,而具备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超导体。
由于超导体在一定温度下电阻消失,通过它的电流不产生热损失,因而能在导体内形成强大的持续电流,进而产生强大磁场。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是磁悬浮的核心原理。磁悬浮技术依赖于磁体相同极性的排斥作用,通过磁力抵消重力,实现物体的悬浮。
接下来解释“高温”:通常所说的高温是相对的。如前所述,许多材料需冷却到极低温度才会表现出超导性,这通常需要昂贵的液氦。随着科学的进展,研究者发现某些铜氧化物材料在零下196摄氏度即可成为超导体,而这一温度可以通过经济实惠的液氮达到,从而使高温超导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理解了悬浮原理后,我们再来看看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是如何推进的。与传统铁路不同,这种列车无需通过发动机驱动轮子。它依靠直线电机来实现动力,直线电机的线圈在通电后会产生行波磁场,像波浪一样推动列车向前,这就是其驱动原理。
了解了这些技术细节后,我们不难发现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相比传统高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速度。中国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设计时速为620公里每小时,远超当前全球高铁速度领先的复兴号3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显著提升了陆地交通速度的上限。
其次是安全性。仔细观察会发现,磁悬浮列车虽无固定设施与轨道相连,却总能稳定沿轨道行驶,即便全面倾斜也不脱轨。这一现象得益于钉扎力,这种力量由永磁轨道与高温超导体间的抗磁性相互作用产生,确保了列车稳定,使得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超过常规高铁。
最后是节能效果。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采用轻质碳纤维车体,并利用磁悬浮大幅减少了摩擦损耗,只需较低的电力即可驱动,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综上所述,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不仅即将成为新一代的高速交通工具,也代表着我国在高铁技术领域再次领先全球,预示着“中国速度”的全新突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