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艾特我说有的车企还没提车,还有20多周提车,却要求客户提前付尾款。这个问题怎么看!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一个很内卷的新能源行业里,有个概念叫“精益生产”,这个概念就是希望原料供应和生产节奏精准匹配,消除库存浪费。说白了,就是精准把控销售趋势和生产节奏,实现卖多少生产多少,没有原材料积压、没有成品库存积压的理想状态。
那么,很多车企之所以有消费调查、小定和大定的流程,其实就是为了精准地去判断大概能销售多少辆车。一般来说,小定就是付较少的意向金,这个意向金是可以退的。那么这个小定数量研判到车主最终买车的概率较小,比如30%会最后买车。大定是付的较多的定金,这里的定金是不可退的,那么大定的客户最终买车的概率大大提升,比如到60%。那么,车企就会根据这些数据来购买原材料,优先安排大定和小定生产,这样就比较好地去把控了成本。
现在问题就来了,每个车企的小定和大定是不同的。比如特斯拉是没有锁单概念的,大定购车前可退,比亚迪是无条件可退,理想是24小时内可退,有些车企的大定是有7天可退期和锁定期的。其实就等同于把小定和大定已经混淆在一起了,然后为了营造车很受欢迎的表象,我们看到不管是水军、黄牛、经销商还是粉丝都疯狂地大定,这就出现一个“大定泛滥”的阶段。数据虽然很好看,但是对后续的排产和精益生产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凡有所得,必有所失。”
现在我们发现了车企这种大定混乱的问题,它出现一个恶果就是,它的大定没有办法像其他车企一样有大概率买车行为,需要大打折扣。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这里面有非常多希望靠着初期加价卖现货的黄牛,现在他们发现这个车的行情很差,那么提一台亏一台,他们就宁愿放弃定金也不会提车;其次一些被误导而误锁单的消费者已经在维权了,但是因为信息壁垒的问题,车企其实不知道哪些大定消费者在维权,这里有大部分人已经不想提车了,但是车企不知道;还有就是一些狂热粉丝,花钱支持,但是后续发现能力不足或者头脑清醒后,也不会选择提车。
所以,现在对车企来说非常被动,现在大定的宣传已经人尽皆知,你如果要维系这样的假象,那你仍然会产生大量的库存车、大量的0公里二手车,那车企的现金流压力就会非常大。一方面你天天在网上吹自己已经实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你应该是没有应付账款的。但是财报上900多亿应付账款也不知道哪来的。另一方面,大量的车生产出来,这里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工厂运营等等的支出,就算现金储备很多,能坚持半年一年,但是如果长期无法从消费者手里拿到钱,这种虚假繁荣也坚持不了多久。
所以,现在不管是大定混乱还是实际销量不及预期,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办法,那就是尽快先确认哪些购买者是真心实意想买车的,只要付全款了,那就一定是愿意买车的,那可以优先排产,让车企回到精益生产的轨道上。否则,大量混乱的订单和配制生产出来,很多车主根本不接车,那只会陷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让消费者付全款,就是能缓解企业现金流。但是这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被曝出来进一步损害了企业的声誉。
所以,一些企业只想着一时口嗨,根本没有考虑后续会出现的问题。而且一时口嗨发现牛皮吹太大,不信的人、脱粉的人反而更多了。偷鸡不成蚀把米,要是一直这么玩下去,只会把自己玩死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