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现,苏州工业园区的测试道路上,新能源卡车正有序穿梭,车顶的激光雷达与传感器忙碌地捕捉着路况信息,通过车联网技术,这些数据被实时传输至远处的控制中心。科技之光在这里闪耀,这正是苏州在智能车联网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而如今,随着《苏州市推动智能车联网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磅落地,20 条极具针对性与前瞻性的新政,宛如强劲引擎,将苏州这一产业的发展推向全新高度,开启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
在全球环保意识觉醒与科技变革浪潮的双重驱动下,汽车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新能源汽车凭借低碳环保的突出特性与使用成本低廉的显著优势,一跃成为市场新宠,在众多细分领域中,新能源卡车更是在商用车范畴内异军突起,成为行业增长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新能源卡车在城市配送、城际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占比稳步攀升,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车队更新时,将目光坚定地投向新能源卡车。这背后,不仅是对环保责任的践行,更是基于运营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的务实考量。苏州,凭借深厚的制造业底蕴、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以及活跃的创新氛围,迅速响应时代号召,积极布局,逐步搭建起独具特色、竞争力强劲的智能车联网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崭露头角。
在苏州相城区,载合汽车宛如一颗迅速升起的新星,在新能源卡车领域大放异彩。短短两年间,载合汽车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成功构建起覆盖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运输的全场景新能源卡车产品体系。无论是灵活穿梭于城市狭窄街巷的小型配送车,还是肩负长途干线运输重任的重型卡车,载合汽车都能精准匹配,提供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载合汽车深知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始终将技术研发置于核心位置,持续加大投入,在提升车辆续航里程方面不断探索突破;同时,敏锐洞察市场需求,精准定位差异化竞争优势,力求在细分市场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
载合汽车首席运营官周俊在谈及企业产品时,眼中满是自豪:“我们在产品轻量化设计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几乎每一款产品都是行业内当之无愧的‘轻量化典范’,最大优势产品相较于竞品,足足轻了 500 公斤!” 这看似简单的 500 公斤,实则凝聚着企业在材料科学、结构设计等多个领域无数次的创新尝试与不懈努力。更为难得的是,载合汽车在能耗控制方面同样表现卓越,其产品能耗比竞品领先约 10%。经测算,每年能为客户节省 1 到 2 万元的电费。如此实打实的技术优势,让载合汽车在市场上收获了众多物流企业的信赖与青睐,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筑牢了根基。
然而,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作为新能源卡车产业链上的链主企业,载合汽车在前行过程中也遭遇了诸多挑战。技术研发的高昂投入、市场推广的重重困难、产业配套的不完善等问题,如同拦路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去年苏州举办的一场聚焦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 “助企直通” 政企恳谈会上,载合汽车负责人带着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与诉求,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此次发布的新政,充分彰显了政府对企业诉求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回应。针对载合汽车等企业关注的发展痛点,政策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政府采购、公共交通示范运营等切实可行的方式,为新能源汽车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鉴于载合汽车已获评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政策将给予其最多 5 年、每年最高 200 万元的资金支持,助力企业持续深耕技术研发与创新领域。周俊难掩兴奋之情:“这次政策力度之大超乎想象,从核心技术攻坚到示范场景落地,都配备了相应的补贴,最高可达千万元级别!这无疑给企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推动试点示范区建设,是此次新政的关键发力方向之一。苏州鼓励各地踊跃参与智能车联网汽车 “车路云一体化” 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对成功获评国家级、省级智能车联网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先导区、示范基地等荣誉的区域,分别给予 300 万元、200 万元的奖励。这一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建设产业示范区的积极性,为苏州智能车联网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政策支撑。
相城区作为苏州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 “先行区”,在产业集聚方面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相城区已成功集聚相关企业 381 家,产值规模突破 700 亿元。先导(苏州)数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茅志强介绍,去年相城区成功获评 “全省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已顺利完成三期工程,今年正积极规划第四期建设,同时全力申报国家级 L3 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新政的出台,从政策与资金层面为试点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相城区,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涵盖 4 大板块、20 条具体措施,全方位、系统性地为苏州智能车联网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除对示范区建设给予奖励外,政策还大力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协作,通过联合研发、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形成协同共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同时,积极支持产业园区完善配套设施,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更具吸引力与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平台。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是新政的核心要义之一。对认定的苏州市创新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政策将连续 3 年每年按研发投入的 10% 给予补助,累计最高可达 5000 万元,以此鼓励企业加大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此外,按照商业化运营模式,支持智能车联网行业头部企业新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按建设总投资的 20% 给予最高 2000 万元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测试验证等全方位服务,有力推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强化产业要素保障,新政给出了详尽方案。在人才方面,苏州将实施更为积极、开放、高效的人才引进政策,通过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保障、科研配套资金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汇聚苏州。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在资金方面,除直接补贴外,还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车联网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产业发展注入充足的资金活力。
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同样是新政的重要着力点。苏州将加快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产业发展秩序;积极搭建产业交流平台,组织行业展会、技术论坛、创新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加大新能源汽车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举办试乘试驾活动、发放购车补贴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随着新政于今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苏州智能车联网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即将踏上全新的发展征程。在政策的强力驱动下,像载合汽车这样的企业将加速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相城区等产业集聚区也将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集聚。未来,苏州有望在智能车联网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实现更大突破,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高地,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更多 “苏州智慧” 与 “苏州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