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喂,说起这汽车圈儿的事儿,还真有点意思。
那边厢,电车呼啦啦地叫嚣着要改天换地,仿佛明天就能把油老虎们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边厢,土里刨食的、钢筋水泥里打滚的,还是那帮子烧柴油的老伙计们。
这倒不是说电车它不中用,瞅瞅福田汽车新近抖出来的4月成绩单,那新能源的销量,简直跟坐了窜天猴似的,同比蹿升203%,这势头!
可关键是,这猴儿到底能蹦跶多高?
又能拽着多少人一块儿腾云驾雾呢?
咱先唠唠这福田。
人家4月里头哐哐卖了5万多辆车,同比增长21.6%。
这亮堂堂的数据杵在那儿,确实够唬人。
更扎眼的,还得是新能源,翻了两番都不止,远远把整个行业的平均增速甩在了后头。
这说明啥?
说明人家这华丽转身,玩得那叫一个溜光水滑啊。
可你得咂摸出点门道来,这“溜”的背后,是硬核科技,是运筹帷幄,更是对未来的一场孤注一掷。
你说这“孤注一掷”是不是有点过了?
可你细想,新能源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场技术上的大洗牌。
谁攥紧了看家本领,谁就能在将来的牌局上抢占先机。
福田这些年,在三电系统上没少下血本,什么自主研发的电池、电机、电桥,听着就玄乎。
更绝的是,人家还押宝氢燃料,这玩意儿眼下看着有点缥缈,没准儿就是下一个引爆点呢。
这就好比,别人还在琢磨怎么把老牛车调教得更快,人家已经捣鼓起火箭发射器了。
当然啦,光有这独门绝技还不够,还得有自己的生态圈。
啥叫生态圈?
说白了就是你得把这电车鼓捣得能用,还得让用户觉得实惠、好使。
福田就捯饬出个“能源、租赁、数智、修养配、二手车”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听着云山雾罩的,其实就是想把整个产业链盘活,让用户从购车到用车的各个环节,都能享受到便利。
就说你在帝都吧,想找个地儿充个电,抓瞎?
人家联合国家电网,在京津冀、长三角布设光储充换一体化网络,以后补能就麻溜多了。
可话说回来,福田这套路子,也不是没风险。
一方面,新能源这块蛋糕,抢的人太多了,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大佬,哪个不是磨刀霍霍?
鹿死谁手,真不好说。
另一方面,电车的身价还是偏贵,尤其是在商用车领域,不少用户还是更待见油老虎,毕竟,拉货挣钱才是王道。
再往大了说,福田的崛起,也给咱们的汽车工业敲了个警钟。
过去,咱们总是亦步亦趋,别人说啥就是啥。
现在,咱们也有能耐自己搞创新,自己立规矩,甚至自己引领潮流。
你看,福田的重卡业务,在传统能源方面,通过技术迭代,硬是把欧曼银河系列打造成了当家花旦。
在新能源方面,又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推出了花样繁多的产品。
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既保住了眼下的饭碗,又为将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当然,福田也面临着全球化这张考卷。
不同的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千差万别,对产品的要求也各有侧重。
人家在暹罗国(泰国)开厂,在巴西投产,还和亚平宁半岛(意大利)的比亚乔、依维柯眉来眼去,这些动作,都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的市场。
可走出国门,哪有那么容易?
文化隔阂、政策壁垒、市场厮杀,都是绕不开的坎儿。
所以说,福田汽车这事儿,可不是简简单单的销量飘红,它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浴火重生的缩影,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商海里摸爬滚打的缩影。
至于福田能不能真的从国内称霸到全球扬名,最终还得看它能不能在技术革新、生态构建、战略布局上持续发力,能不能真正搔到用户的痒处。
毕竟,只有市场说了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