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六合搞了个新能源汽车上牌点,这可是全区头一份!必须点赞!上周刷微博看到南京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上牌量暴涨,六合更是直接起飞,增幅快90%!这速度,杠杠的!现在大家都在吐槽充电桩不够用、续航不行,六合这波操作简直神了,直接用实际行动回应质疑,这可是南京第五个、六合第一个新能源上牌点!必须给个respect!我作为一个混迹财经圈的老司机,觉得这不仅仅是个上牌点,更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扛把子!
5月绝对是六合产业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各种活动扎堆,从书画展到文旅狂欢,简直不要太热闹!但最让我眼前一亮的还是商务局和公安分局的梦幻联动!要知道,给车上牌这事儿,以前要跑十几个部门,想想都头大!之前有个车企大佬跟我吐槽,在长三角某个城市上牌,跑了7个窗口,腿都跑细了!六合倒好,45天搞定所有流程,这效率,绝了!妥妥的"放管服"改革的优秀案例!市车管所的数据也亮瞎眼,上牌点试运行第一周就搞定了231辆车,是传统网点的2倍多!这速度,666!
这背后其实藏着更深的产业布局。
对比一下长三角主要城市的新能源渗透率,南京38.7%,排名第三,还不错!但是六合作为老牌制造业基地,渗透率只有25.4%,有点掉队啊!这就是经济学上说的"虹吸效应",主城区太强,把周边地区的消费力都吸走了。
现在好了,上牌点来了,就像在产业链下游插了个楔子,撬动整个产业发展!我注意到附近已经有充电站扩建、汽车销售门店转型新能源,这势头,猛!更劲爆的是,区商务局王科长透露,有个品牌本来打算在浦口开体验中心,看到六合上牌这么高效,立马改变主意,跑来六合开发区了!这波操作,秀!
光方便还不够,关键得转化成市场动力!我在上牌点随机采访了几个车主,他们的回答太真实了!有个跑物流的张师傅给我算了一笔账:以前去主城区上牌要一整天,现在20分钟搞定,省下的时间能多跑两趟南京港,相当于政府给他发了200块补贴!时间就是金钱,诚不欺我!这种微观效应在宏观层面就是巨大的能量!区统计局预测,上牌点每年能为六合节省超过10万小时的社会成本,按南京平均时薪算,相当于创造了472万的隐性经济效益!更别说还能带动周边餐饮、汽配等行业的发展,这波经济效益,起飞!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在苏州调研的场景,相城区搞了个新能源服务中心,三年吸引了23家相关企业,产值破百亿!六合现在走的这条路,跟苏州当年的操作很像!不过,区域竞争可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市发改委能源处李处长说得对,南京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得在服务创新上做文章!六合这个上牌点已经预留了车联网数据接口,以后还能办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这眼光,长远!
从行业变革的角度来看,这个上牌点的出现,正好赶上了多重政策利好。
国家"双碳"战略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到2027年;南京都市圈规划也要建"1小时新能源服务圈";六合自己也在申报国家级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这些都离不开上牌点这样的基础设施!就像区领导说的,要把每个政策红包都精准落袋!其他地方还在纠结哪个部门牵头,六合直接跨部门合作,这效率,没谁了!
当然,创新总会有挑战。
有人担心"政策洼地"的风险,过度便利可能会吸引周边区域的客户,造成行政资源挤兑。
不过我实地考察后发现,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上牌点用了预约分流系统,每天最多接待150辆车,很合理!更厉害的是,他们还把上牌和文旅消费结合起来,游客可以享受景区半价优惠,还能通过小程序预约新车试驾,这波"消费+产业"的联动,太6了!
晚上,上牌点的电子屏还在闪闪发光,看着屏幕上滚动的"苏A-D"开头的绿牌,我突然意识到,这些绿牌不仅仅是车辆的身份证明,更是观察中国县域经济转型的一个窗口。
其他城市还在拼招商政策,六合用服务创新撕开了一条产业升级的口子。
这种从"拼政策"到"拼服务"的转变,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在新能源汽车这条万亿赛道上,谁能先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谁就能赢得下一个十年!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