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开拓的阻碍
一家网约车平台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尽管周边城市的网约车业务蓬勃发展,但 锦州市场却始终难以打开。他们曾多次尝试与锦州政府沟通合作,然而至今仍未能成功在锦州开展网约车业务。一个深夜,网约车司机李明在送乘客至高铁锦州南站后,发现自己的轿车无法动弹。周围瞬间聚集了十多辆出租车,李明的车辆被困其中。最终,他因违规运营被锦州市出租车管理部门处以3万元罚款。这一事件虽已过去四年,但李明仍记忆犹新。如今,网约车在锦州几乎难觅踪迹。
Nearly five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incident, but Lǐmíng still remembers it clearly.
◉ 非法运营与高额罚款
李明,一位来自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的普通职工,在2015年7月3日晚上,接到了成为滴滴司机后的第一单。不久后,他又接到了一笔30多元的“大单”。然而,当乘客在锦州南站支付完毕下车后,他的轿车却被十多辆出租车围住。锦州市出租车管理处的三名工作人员随后赶到,以李明无道路运输证却从事出租车营运为由,给予其 3万元的行政处罚。
几乎与此同时,其他几名“滴滴”司机也遭到了类似的处罚,其中一位是李明的同事宋师傅。几年中,他们甚至怀疑那晚拉到的乘客可能是“钓鱼执法”的参与者。
锦州市政府在2015年7月6日发布通告,严禁私家车利用“滴滴”打车软件从事非法营运活动。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及道路运输证的私家车,以盈利为目的,利用手机软件进行约租车服务的,均属非法经营的“黑车”。已参与“滴滴快车”、“滴滴专车”营运的私家车及其他无合法证件的车辆,应立即注销相关信息,停止营运。
据某网约车平台数据显示,仅2017年1月至10月间,锦州市就有104辆网约车被查扣,其中2017年2月一个月内就有27辆。每次被查,司机都将面临数万元的行政处罚。
◉ 出租车与网约车的矛盾
锦州市交通局一名匿名工作人员透露,在锦州成为网约车司机需要同时拥有两个证件:车主本人必须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同时车辆必须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但目前锦州的网约车并不针对个人车主开放,仅面向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平台公司。
锦州市政府在2017年6月8日颁布了《锦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除网约车平台公司自有车辆外,其他个人想要从事网约车运营必须先与具备资质的网约车平台公司签订入网营运意向书。然而,遗憾的是,据锦州交通局工作人员透露,目前锦州市尚无任何平台公司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
“出租车的利益奶酪”也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敏感话题。锦州市的出租车要上路运营,必须同时办理三证:出租车司机本人的从业资格证、车辆的运输证以及出租汽车经营权。而出租汽车经营权,更是成为了一个 敏感话题。它是由政府颁发,赋予特定经营者从事出租车行业经营活动的权利。在锦州,出租车经营权的取得初期是开放的,但随着市场变化,其转让费水涨船高,一度达到了惊人的63万元。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转让费又逐渐下滑。
◉ 政府政策与市场影响
锦州市的网约车市场目前仍未见明显松动。据锦州市政府网消息,锦州市交通局已两次约谈“滴滴打车公司沈阳负责人,要求其关闭锦州“滴滴快车审核平台,并向总部汇报,关闭锦州注册端口,停止在锦州地区的所有宣传和推广活动。同时,已注册的近200辆私家车被要求停止接单营运,否则将依法处罚。
在锦州,没有合法平台的网约车被视为“黑车”,面临被查处的风险。一位出租车司机在出售出租车经营权后,因担心被罚而不敢从事网约车运营。某网约车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尽管锦州市每日的订单呼叫量维持在1000单左右,但订单满足率却持续下降,从2018年的3.98%降至2019年7月的0.75%。这意味着,即使每日有1000单的需求,整个锦州地区也只能满足其中的7.5辆网约车的需求。
面对锦州网约车市场的复杂情况,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他指出,虽然出租车经营权转让费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但真正阻碍锦州网约车发展的,可能是更为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些利益群体,在过去可能曾是出租车运营的受益者,但在市场变革的冲击下,他们逐渐变成了无法退出的接盘者。为了维护自身有限的盈利空间,他们甚至不惜采取排挤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兴经济形态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地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