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还记得那会儿,玛莎拉蒂在中国的销量搞到1.45万辆。那时候,不少豪车牌子都能成双击,朋友圈一发,晒一晒车牌,个个都说自己格调十足。
到2018年,情况明显变了。销量滑落到1.07万辆。原因很直观:增速变慢,可能人们的心理变化开始显露。这个行业里的人都知道,消费者的面子买单在没那么炫耀了,实际需求逐渐凸显。到2019年,我算过,玛莎拉蒂销量不到6千辆,差不多只剩一半。说白了,人们对豪字的讲究淡了点。
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内经济掉链子,玛莎拉蒂只卖了不到五千。这年我去店里转了转,一堆销售抱怨:客源少,客户观望,真难。我觉得大家开始更关心自己钱包的能撑多久。关于豪车的那个面子价值缓缓被打破,大家逐渐意识到,买车不再单纯为了虚荣。
2021年,玛莎拉蒂又回到7143辆。这增长,别太高兴,可能是泡沫反弹,也可能是特殊日子的推动。你觉得,为什么突然又有人开始买买买了?我觉得,除了品牌刺激外,可能有部分人只是觉得以后还能值钱,反正此时我就看出:消费者的心态在悄然变化。
一边走在街上,看见身边的年轻人都在拼命考虑新能源的事。我自己也琢磨,久而久之,豪车的面子符号开始变鸡肋,毕竟谁不爱安静点、省心点?我问过朋友:你还在看那些大牌跑车不?他摇头,努嘴:搞个电动的,便宜好开,谁还在乎那个‘面子’。这,用生活比两个轮子的事,变得贴近。
从去年开始,销量又滑到(大概)4855辆。2022年的市场,出现了极大分水岭:新能源车的崛起让豪车那一套阶层符号变得模糊。那天我碰到旧朋友,聊到这个,他说:如果让你选,你还买玛莎拉蒂,还是买特斯拉?我当场就愣住了,没细想过这个问题,这个市场的逻辑,是不是也变了?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豪车的稀缺感在减弱。
再到2023年,销量只剩4千多;2024年前十个月,几乎只有1200辆。这样的滑坡,岂止是经济不好那么简单。问题在于,大家都把车当成了心理安慰剂,不再纯粹追求表面炫耀。我估计,很多看似高端的豪车,实际上成本都不低(就问问修车站的师傅,找到合适的零件是不是变难了?)。但品牌溢价的确还在,就像你买奢侈品,愿意出高价,究其原因,好像也就那股虚荣心。
到了2024年底,今年销量不到千辆。真觉得,豪车早就不再是普通人预期中的阶层象征。我之前翻了下笔记,看到网上有人说:能开玛莎拉蒂的,不一定都富。这句话让我笑了,感觉有点自嘲。可能的确,开个豪车,我的感觉更像给自己激励点精神,但实际上,和谁比起来…也就那样。
有时候会想,这样折腾面子和身份的价格,有没有点太贵了?我估算过,如果开一辆玛莎拉蒂,百公里成本可能得三四块钱,油电加零配件,没个多年账户都难算。反正买车本身,就是个心情模型,要不然怎么解释,那帮朋友碰到面子了,甚至不在乎后续的用车成本。
(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我也觉得,自从新能源一波接一波涌来,豪车那一套虚荣心开始被稀释。你看,身边人开个进口特斯拉,甚至亿万富翁都得低调点。那天我还和修理工聊天,他说:你知道吗?这年头,别说豪车,有钱人都觉得表面炫耀太麻烦。感觉,大家逐渐转向内心舒服的方向。
你觉得呢?豪车的价值是不是也在市场认知上发生了变化?还是说,只有在特殊场合,某些人还会坚持面子买单?
自然我也会存疑:是不是下一步,豪车会彻底变成潮玩品?比如老款玛莎拉蒂,贬值到白菜价,到时候开的人少了,真没人买它面子。我想象中,未来可能反倒是一些怀旧车,成了另类的财商资产。
这一切都还没最终定论。你有没有觉得,当面子变得不那么重要后,那些豪车就像摆设变局了?比如一朋友说:我其实更喜欢坐地铁,省事,还不用担心被划伤。这想法,和我这几年来对豪车的态度木然有点关联。
去想想,豪车的隔阂究竟是文化还是心理?是不是我们都在用车,演一场虚荣与平淡的心理战?不管怎么说,下一款车,还是得看买买看的心情。
【问题来了:如果你现在买车,是看面子,还是更看内心的舒服?】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