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跑了趟长途高速,回来加油的时候我盯着那个跳动的数字,心里五味杂陈。朋友开着他那台2.0L的油老虎和我同行,结果一算账,他的百公里油耗竟然比我这台1.5L的省油小能手还低了将近1升!这事儿闹的,我那排量越小越省油的信念,算是彻底崩了。
把这烦心事说给相熟的修车师傅老李听,他正擦着手上的油污,听完头都没抬,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你那车,在城里是条龙,上了高速就是条虫。让人家一直踮着脚尖冲刺跑,能不累吗?能不口渴吗?老李点上一根烟,烟雾缭绕里,眼神变得深邃,高速上,小马才得拼命跑,大马那是遛弯儿。
老李这话,糙是糙了点,但一下子就点醒了我。回想在高速上的情景,简直就是两个世界。我为了保持120公里的时速,发动机转速表指针死死地钉在4500转以上,整个车厢里都充斥着发动机那种声嘶力竭的咆哮声,感觉整个车都在跟着发抖,油门踏板下的每一次细微动作都牵动着我的神经。而旁边朋友那台2.0L的车,稳如老狗,转速悠哉悠哉地维持在2000转出头,车内轻声细语地聊着天,气定神闲。
我们总以为发动机排量小,胃口就小,这在市区里走走停停,确实是真理。发动机没怎么发力,转速低,油耗自然也低。可一旦上了高速,风阻会成倍地增加,小排量发动机就像个肺活量不足的短跑运动员,被逼着去跑马拉松。为了克服巨大的风阻,维持高速运转,它只能通过疯狂拉高转速来压榨出每一分动力。
这就好比两个人爬楼梯,一个选择一步一个台阶地快速小跑,步频快得惊人,累得气喘吁吁;另一个则是一步跨两个台阶,看似费劲,实则从容不迫,节奏感十足。转速越高,单位时间内喷油嘴的喷油次数就越多,油耗自然就跟着水涨船高。我那台1.5L的车在高速上始终在拼命,而朋友的座驾却是在轻松散步。
其实每辆车都有一个自己的甜蜜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时速。在这个速度区间内,发动机的负荷、进气效率、燃油喷射都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燃油效率是最高的。通常来说,1.6L以下的小排量车型,它们的经济时速大多集中在60到80公里每小时。一旦速度超过了这个区间,特别是在时速120公里的情况下,它们就早已偏离了自己的最佳工作状态,油耗飙升也就在所难免。而2.0L以上的大排量车,它们的经济时速区间就要宽泛得多,跑到100甚至120公里,可能都还在那个甜蜜点里晃悠。
当然,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排量也不完全公平,发动机的技术代差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台2024年新款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凭借着更先进的燃油喷射技术、更高效的涡轮介入逻辑,在高速巡航时,燃油效率甚至可以吊打一台2015年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技术进步,有时候真的可以抹平一些物理上的差距。
可现实情况是,很多小排量车还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处境——小马拉大车。如今的SUV动辄一吨半以上的车重,却仅仅配备一台1.5L甚至更小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这在城市里代步还算勉强,一旦满载上了高速,发动机基本上就是全程高负荷运转,那种无力感和随之而来的高油耗,足以让驾驶者怀疑人生。
我邻居王叔去年就吃了这个亏。他常年需要跨省出差,结果听信了小排量省油的传言,入手了一辆1.2T的小型SUV。结果呢?每次在高速服务区碰到开着2.0L轿车的同事,俩人一聊油耗,王叔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后悔得直拍大腿。
所以说,买车这事,还真不能光看纸面上的那个排量数字。你以为是在省钱的地方,可能恰恰就是一个未来不断让你掏钱的陷阱。真正决定油耗的,不是那个孤零零的数字,而是你的车、你的发动机,是否与你最常行驶的场景相匹配。对于那些大部分时间都在城市里蠕动的人来说,小排量车的低油耗优势依然无法撼动。但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经常需要在高速上驰骋的在路上的人,那么适当选择排量稍大一点的车型,或许在长途跋涉中,它反而会用更低的油耗和更从容的姿态,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你开的是多大排量的车,高速油耗表现又如何呢?不妨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