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一个让车圈沸腾的日子,赛力斯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正式成为国内首家“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首日,融资140.16亿港元,直接刷新了中国车企IPO的记录。不管你是新能源的拥趸还是传统燃油车的死忠粉,这波操作都值得“咂摸咂摸”,赛力斯显然告诉我们企业跑得快,不如跑得远,跑得远还要眼光长。既要在国内火力全开,也要敢于出海闯荡,这不光是自个儿的梦想,还是整个中国车企从“制造”到“智造”,走向世界舞台的大考。
赛力斯的身世背景也不简单,从传统汽车制造转型到现在的豪华新能源车企,跑过坡、渡过河,最终搭上科技的列车,与华为的鸿蒙智行合作,一步步奠定问界品牌。从数据来看,这家公司的确在用成绩说话——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225.9%,其中问界系列累计销量达到7.5万辆,今年前十月竟已突破了32万辆的惊人数字,单月销量的同比增长率还高达42.89%。这架势,连额头上写着“纯电之王”的特斯拉是不是也得多算计两下?
当然,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就能发现,赛力斯最有意思的动作还不是销量暴增,而是它的钱和努力都没在白花。本次募资净额的70%被明确用在核心技术研发上,重点关注智能驾驶和三电系统这些关键领域。人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别看细微之处不起眼,可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让市场开始刮目相看,甚至拉高整个国产车企的技术含金量。而剩下的20%用于全球化销售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显示出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先搞技术,再搞扩张,拿下全球车市蛋糕。
不过话说回来,大家最爱聊的,当然是和华为合作的问界品牌了。鸿蒙系统的加持,简直是赛力斯的一把“杀手锏”,这让它在智能驾驶领域一跃成为备受瞩目的玩家。不少用户都说,“可算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聪明的车!” 如果再加上国内逐渐成熟的新能源市场为它保驾护航,赛力斯的“技术流+盘子”的双轮驱动,着实让人服气。
赛力斯的“国际化”策略同样亮点满满。东南亚、欧洲、中东、美洲这些核心区域的本地化布局,能不能掀起新的新能源车热潮?这无疑是个大大的未知数。不过,传统汽车出口是卖车,新能源车企走出去则是讲述中国的智能化“故事”。这背后不仅是销量的竞争,更是技术主导权的较量。就好比你带来了中国制造的雷锋精神,还说服了外国消费者用你的产品走路,顺带告知全人类“你只有拥抱我,才算拿到了科技的入场券。”
当然,成绩喜人,问题也没少。赛力斯想要持续发力,显然得摆脱市场对它“华为合作车”的局限标签。目前来看,问界品牌固然是它的王牌,但品牌是否具备独立性和独有特色,才是公司长久发展的支柱。还有消费者口中的“差异化不太明显”,如何破解这个难题,避免面对过多新的竞争者脱颖而出的压力,是赛力斯这场国际赛场中的重要课题。
问题归问题,方向却是无比明确的。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有一天,街头巷尾跑的车都不再是外国品牌,中国的车能真正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市场的标杆,这不是一种科技发展带来的幸福吗?这不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强力证明吗?
话说回来,赛力斯的再次起航,不仅关乎自身使命,甚至关乎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版图。只是,它真的能带着问界品牌走上顶峰,打下一个品牌即国牌的烙印吗?你觉得这份豪华车“出海攻略”,最终将是是成功地开启全球局,还是无声息地回归原点呢?说不定,要追到这一页大戏落幕之后,才能算是吃瓜群众突然悟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