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有人说,中国汽车工业比欧美落后上百年。这话不假,毕竟咱们真正发展汽车产业的时间,确实比人家晚了一百多年。早年间,国内车企只能靠引进、合资,学德系、日系、美系车的技术,从模仿到吸收,一步步追赶。
但就算努力了这么多年,在内燃机技术上,咱们和欧美车企的差距还是明显。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如果一直死磕燃油车,想追上人家可能还得等几十年。
不过,时代变了。新能源汽车这个新赛道一出现,整个汽车工业的规则被彻底改写。和传统燃油车不同,新能源汽车不需要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最考验技术的精密机械,而这些恰恰是中国车企以前的短板。
新能源汽车拼的是什么?是电池、电机、电控,还有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新领域。而这几样,正好是中国企业的强项。电池方面,宁德时代、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全球顶尖;电机、电控领域,国内厂商也早就实现了自主研发;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更不用说,华为、小鹏、Momenta这些企业,在算法、系统优化上已经走到世界前列。
于是,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弯道超车”。现在全球70%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生产、销售,从电池到电驱,从智能系统到整车制造,中国掌握了最完整的产业链,甚至形成了垄断性优势。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以前咱们要仰望的国外车企,现在反过来找中国车企学技术了。大众入股小鹏,要学小鹏的智能驾驶技术;宝马和Momenta合作开发自动驾驶;奥迪用上了华为的ADS高阶智驾系统;奔驰也和Momenta搭上了线。就连丰田、本田、通用这些老牌车企,也都用上了中国的智驾方案。
这种“反向输出”的背后,是中国汽车技术从“追赶”到“领跑”的转变。以前咱们学别人的发动机技术,现在别人学咱们的电动化、智能化技术。这种转变,不仅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赛道给了机会,更是因为中国企业在电池、智能系统等领域积累了真本事。
可以预见,接下来全球汽车产业要迎来大洗牌了。中国车企不仅能靠技术反向输出,还能借此进入海外车企的供应链,加快技术出海。曾经落后百年的中国汽车工业,这回是真的要站在世界之巅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