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增程式汽车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周末你开着新能源车带家人去郊游,结果半路上电量告急。导航显示最近的充电站还有30公里,你手心冒汗,车里空调都不敢开,生怕下一秒就“趴窝”。这时候,副驾的老婆幽幽来了一句:“早说买燃油车多好……”

这种“续航焦虑”困扰着无数新能源车主,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一类车既能享受纯电驾驶的静谧,又能随时加油跑上千公里,甚至被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称为“节能减排的真王者”。它就是曾经被全网群嘲,如今却让理想、问界等车企销量暴涨的增程式汽车。

院士揭秘:增程式凭啥碾压纯电车?

在2025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杨裕生院士抛出一组震撼数据:搭载大电池的长续航纯电车,实际碳排放可能比燃油车更高!原来,生产一块100度电的电池需要消耗8吨水、排放12吨二氧化碳,相当于一辆燃油车开6万公里的总排放量。“这就好比为了减肥顿顿吃沙拉,结果沙拉酱热量比炸鸡还高。”杨院士的比喻让全场恍然大悟。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增程式汽车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有驾

而增程式汽车的电池只有纯电车的1/3大小,却能实现“日常用电、长途用油”的灵活模式。北京有位网约车司机算过账:他开的某品牌增程式车,每天充电30度跑200公里,油耗始终保持在5L/100km以下。相比同价位燃油车,一年省下2万油费,尾气管冒白烟的次数比燃油车少了80%。

更颠覆认知的是,杨院士团队研究发现:当300辆增程式汽车集体接入电网时,它们能化身“移动充电宝”,用甲醇发电供给1亿千瓦电力。2024年河南暴雨期间,正是靠着这批“行走的发电机”,让灾区医院维持了48小时不断电。

从“工业垃圾”到销量冠军的逆袭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增程式汽车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有驾

时间倒回五年前,增程式技术还被网友戏称为“脱裤子放屁”。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至今记得,2019年他带着第一代增程式车型参加展会,被同行当面嘲笑:“这玩意儿不就是背着发电机跑的电三轮?

但市场很快用真金白银投票。2023年,搭载增程技术的理想L7单月销量突破4万辆,把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同级燃油车甩出前十名。上海一位宝妈分享道:“接送孩子最怕发动机噪音吵醒宝宝,增程式车纯电模式安静得像图书馆。上周临时接到出差通知,加满油直接从上海开到武汉,中途根本不用找充电桩。”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增程式汽车销量达到118万辆,增速是纯电车的2倍。更惊人的是,在25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每卖出10辆车就有6辆是增程式。就连曾经主攻纯电的车企也纷纷“倒戈”——小鹏汽车最新推出的增程版G9,把纯电续航做到430公里,充满电够普通人通勤一周,彻底打破“续航焦虑”。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增程式汽车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有驾

技术暗战:增程式VS插混谁更香?

面对增程式的凶猛攻势,插电混动(PHEV)阵营坐不住了。某插混品牌销售经理私下吐槽:“现在客户进门就问‘你这车有没有增程版’,我们说这是更先进的插混技术,人家扭头就走。”

这场技术路线之争,在杨裕生院士看来早有定论。“插混车既要电机又要变速箱,就像让芭蕾舞演员穿着登山靴跳舞。”他现场展示的对比图显示:增程式结构比插混简单40%,零部件减少200多个。杭州出租车公司做过实测:同样跑30万公里,增程式车的维修次数比插混车少53%,保养成本省下4.2万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增程式汽车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有驾

真正让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是驾驶体验的本质升级。深圳白领小林对比试驾后说:“插混车油门踩深了会有顿挫感,增程式车全程电机驱动,加速比地铁还丝滑。”更关键的是,由于没有传统变速箱,增程式车能搭载更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2024年某权威测试中,支持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的车型里,80%都是增程式。

绿色未来:不烧油的增程式长什么样?

在杨裕生院士的蓝图中,现在的增程式汽车只是“初级形态”。河南南阳某试验基地里,搭载甲醇增程器的卡车已经跑出10万公里——这些绿色液体燃料从秸秆中提取,燃烧后只排放水和微量二氧化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增程式汽车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有驾

更酷的是“车电互联”黑科技。当你的增程式车停在公司车库时,它能自动把多余电能回馈电网。国网技术人员算过一笔账:如果有1万辆增程式车参与调峰,每年可减少300万吨煤炭消耗,相当于给城市种下20万棵树。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内蒙古的风力发电机昼夜旋转,产生的绿电存入无数增程式车的电池;海南的椰壳变成生物燃料,驱动着增程式渔船出海捕鱼;就连田间地头的手扶拖拉机,都装着烧乙醇的增程器。正如杨院士所说:“当绿色燃料像自来水一样普及时,增程式车就是会跑的净水器。”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回望,增程式汽车的逆袭绝非偶然。它用“不挑充电桩、不惧严寒酷暑、不背笨重电池”的三重优势,戳中了新能源时代最大的痛点。下次当你为选车犯愁时,不妨听听这位老科学家的忠告:“真正的环保不该让用户牺牲便利,而要让科技为人服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