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充电量暴涨 28%,新能源汽车市场再迎爆发期

在刚刚落幕的五一假期,新能源汽车市场再度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一系列亮眼数据与显著进展,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其爆发式增长的步伐。

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两天,全国高速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量强势攀升至 1590 万千瓦时,同比增长幅度高达 28%,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更是直观呈现出新能源汽车在出行领域愈发重要的地位。五一假期作为全年出行高峰时段之一,向来是检验交通出行各环节的重要窗口。今年,新能源汽车出行规模进一步扩大,各地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的充电站人潮涌动,排队充电的车辆排起长龙,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热闹非凡的场景彰显出新能源汽车出行的普及程度正不断提升。

五一充电量暴涨 28%,新能源汽车市场再迎爆发期-有驾

充电量的大幅增长,背后映射出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的全面上扬。从各大品牌的销量数据来看,众多车企在 4 月以及五一期间成绩出众。比亚迪在 4 月的产销数据极为亮眼,产量约 38.5 万辆,销量超 38 万辆,1 - 4 月累计销量超 138 万辆,同比增长 46.98%。其中,汉 EV 单月交付量突破 3 万辆,持续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小米汽车同样表现出色,4 月交付新车超 28000 台,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站稳脚跟,崭露头角。除了比亚迪和小米这两大备受瞩目的品牌外,传统车企如吉利、奇瑞、长城等,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收获了不俗的销量成绩。与此同时,新势力阵营中的零跑、小鹏、理想等品牌,销量也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各品牌之间你追我赶,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迈向新的高度。

五一充电量暴涨 28%,新能源汽车市场再迎爆发期-有驾

充电量激增,除了反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外,也得益于充电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以及技术的重大突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地都在加快布局充电网络。在南京,规模最大的江宁 “光储充换检” 一体化全绿电示范充电站建成投运,成为行业标杆。该充电站配备 4 台超充充电桩和 12 台快充充电桩,还引入轨道充电机器人、移动式储能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轨道充电机器人可自动识别车辆位置并精准对接充电接口,为车主提供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移动式储能机器人则能灵活应对充电高峰时段的电力需求,保障充电过程的稳定性。这些智能化设备不仅满足了不同车型的充电需求,还实现了全绿电运营,大幅提升了充电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在深圳大梅沙,“五一” 前投运的超充示范站在假期迎来充电高峰。该示范站采用全球领先的 600 千瓦液冷超充技术,技术原理在于通过特殊的液冷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避免因过热导致充电效率下降。这使得一辆新能源汽车在短短 10 分钟内便可补能 500 公里,极大地缓解了困扰新能源车主已久的 “里程焦虑”。而在烟台,当地全力打造 “5 公里充电圈”,大力推进乡镇快充全覆盖工程。目前,烟台已成功建成城市核心区 5 公里充电圈,乡镇公共快充站也实现了全覆盖,为新能源汽车在乡村地区的推广与普及提供了坚实保障,让更多乡村居民能够放心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出行工具。

五一充电量暴涨 28%,新能源汽车市场再迎爆发期-有驾

从整个行业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上升通道。行业协会预测,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 1650 万辆,渗透率或达 55%。这一乐观预测背后,是诸多利好因素的支撑。在政策层面,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燃油车,为拥有此类旧车的消费者置换新能源汽车提供了经济支持;新能源公交补贴提升至 8 万元 / 辆,鼓励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加速向新能源转型;公务用车采购新能源比例不低于 30%,从政府层面率先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在技术领域,固态电池加速量产,广汽、比亚迪等车企计划在 2026 年后搭载全固态电池,这种新型电池有望大幅提升续航里程与充电速度;智能化方面,L2 级辅助驾驶渗透率预计达 65%,城市 NOA 功能也逐渐向 10 万 - 20 万元车型普及,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捷与安全驾驶体验。

五一假期充电量的暴涨,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在未来的出行领域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