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可真是热闹非凡,尤其是十几万这个价位的家用车,各大品牌都铆足了劲儿,新车出了一款又一款,看得人眼花缭乱。
就在这片已经相当拥挤的赛道上,奇瑞汽车最近又有了新动作,这个动作不大不小,但足够让所有关注这个价位轿车的人们提起精神,仔细琢磨琢磨。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公布的新车申报信息,奇瑞为旗下的热门轿车艾瑞泽8 PRO申报了一款新车型。
这事儿之所以引起大家的讨论,关键点不在于它改了什么新潮的设计,而在于它把这台车最核心的部件——发动机,又给调教得更强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咱们得从头说起。
艾瑞泽8这款车,自从上市以来,市场反响一直不错,凭借着大气的外观、宽敞的空间和不俗的动力,每个月都能卖出一万多台,在国产轿车里算是站稳了脚跟。
按理说,卖得这么好,稳扎稳打就行了,但奇瑞这个被大家称为“理工男”的品牌,似乎总有点技术上的执着。
这次申报的新款艾瑞泽8 PRO,从照片上看,外观和现在在售的版本几乎一模一样。
前脸还是那个辨识度很高的六边形大格栅,显得很有气势;车身侧面线条也很流畅,接近四米八的车长和两米七九的轴距,保证了它在同级别车型里领先的空间表现,这一点对于家庭用户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车尾的设计也保留了现在的样子,贯穿式的尾灯和两边共四个排气管,运动感营造得相当到位。
可以说,这套外观设计是成功的,奇瑞没必要去动它。
真正的变化,藏在一些不容易注意到的细节和看不见的参数里。
最直观的一个变化,就是车尾右下角的那个小小的数字标识,从现在的“390T”换成了“400T”。
在汽车行业里,这个尾标通常代表了发动机的扭矩水平,数字变大了,就意味着力量更强了。
而工信部申报的具体数据,更是证实了这一点。
新款车型使用的还是那台代号为SQRF4J20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但这台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从原来的187千瓦,提升到了192千瓦。
187千瓦换算成我们更熟悉的马力,大约是254匹;而192千瓦,则相当于261匹马力。
虽然只是多了5千瓦,也就是7匹马力,看起来不多,但这背后传递出的信息却很重要。
这说明奇瑞的发动机技术还在不断地优化和压榨潜力,在已经很优秀的基本上,又向前迈了一小步。
那么,奇瑞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就得看看它周围的竞争对手了。
在13万到15万这个价格区间,可以说是高手林立。
咱们自主品牌里,有同样主打运动的广汽传祺影豹和吉利旗下的高端品牌领克03,它们都是艾瑞泽8最直接的对手。
咱们把这几款车放在一起比一比,奇瑞的意图就非常清楚了。
先说传祺影豹,它有一款影豹R车型,起步价13.8万,听起来很有竞争力。
但是,影豹R用的是一套1.5T的混合动力系统,总功率是130千瓦,大概177匹马力。
这个动力水平虽然日常开起来也足够轻快,但和奇瑞新款艾瑞泽8 PRO这台超过260匹马力的纯燃油发动机比起来,在绝对的动力储备和高速再加速能力上,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它们面向的可能是两种不同的消费者,一个更看重混动带来的燃油经济性,另一个则更痴迷于大马力内燃机带来的那种纯粹的推背感。
再看领克03,这绝对是个强劲的对手。
领克品牌自诞生以来,就以年轻、运动和高品质著称。
它的2.0T版本车型,动力输出和老款的艾瑞泽8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都是254匹马力,性能非常出色。
但是,领克的品牌定位更高一些,它的2.0T车型售价普遍要超过15万元。
而且,领克在内饰的设计感和用料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那种精致感和高级感是它的一个重要卖点。
奇瑞这次升级动力,可以说就是针对领克03来的一次精准打击。
它的策略很明确:我用可能比你更低的价格,提供一台动力比你更强的车。
这就给消费者出了一个选择题:你是愿意多花一两万块钱,去买领克的品牌形象和更精致的内饰呢?
还是愿意把这些钱省下来,或者说,花在实实在在的动力性能上?
对于很多讲究实惠的普通家庭用户来说,这个选择其实并不难做。
虽然一个漂亮的内饰能让人心情愉悦,但现款艾瑞泽8的内饰也并不差。
两块12.3英寸的大屏幕组成的悬浮式联屏,科技感十足,车机系统也支持手机互联、语音控制这些主流功能,日常使用完全足够。
可能在一些皮质包裹、缝线工艺等细节上,它和领克相比还有提升空间,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并非刚需。
相比之下,多出来的那几匹马力,以及可能随之提升的扭矩,在日常驾驶中带来的体验是实打实的。
无论是在高速公路上需要并线超车,还是在城市道路上希望获得更从容的起步,更强的动力储备总能给人带来更多的信心。
所以,奇瑞这步棋走得非常聪明。
它牢牢抓住了自己“技术立企”的根本,将发动机这个核心优势进一步放大,用最硬核的性能参数来吸引消费者。
如果最终这款动力升级后的艾瑞泽8 PRO,能够把主销车型的价格稳定在14万元左右,那么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非常恐怖。
它不仅能稳固自己现有的市场份额,更有可能从领克03那里抢走一部分注重性能但预算又相对有限的客户。
这背后,也反映了我们中国汽车品牌的一种自信。
我们不再仅仅是靠配置多、价格便宜来赢得市场,而是在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发动机、变速箱这些领域,已经具备了和合资乃至一些高端品牌正面抗衡的实力。
这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因为品牌的充分竞争,最终受益的总是我们自己,可以用更合理的价格,买到技术更好、性能更强的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