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长时间开车后
感到腰酸背痛、四肢乏力
其实
除了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调整正确的坐姿
也能有效减轻驾驶疲劳
常见错误驾驶坐姿
1.
身体距方向盘过近
身体距方向盘过近,行车视线和视角会变得更短更窄,而且方向盘内置有安全气囊,若胸部距气囊位置过近,一旦车辆发生撞击,气囊弹出会对驾驶员造成严重伤害,甚至造成伤亡。
2.
身体距方向盘过远
身体距方向盘过远,开车时需要伸直手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快速调整方向,也会造成刹车时制动力不足。
3.
腿部太靠近操控台
腿部太靠近操控台,会影响驾驶人对油门和刹车的控制,发生碰撞时腿部缺少足够的缓冲空间。
如何正确调整驾驶坐姿
1.
座椅调整
高度适中:座椅高度应保证视野开阔,头部与车顶至少一拳距离。
前后合适:膝盖自然弯曲,踩踏板时腿部不完全伸直,保持灵活控制。
靠背角度:微倾(约100-110度),避免过直或过仰,减轻腰部压力。
2.
方向盘调整
距离合适:左手握方向盘的9点钟位置,右手握方向盘的3点钟位置,手臂伸直时,手腕能自然搭在方向盘上。
角度舒适:方向盘高度不遮挡仪表盘,避免手臂悬空或过度弯曲。
3.
头枕与腰部支撑
头枕位置:顶部与头顶平齐或略高,后脑勺贴近头枕,减少颈部疲劳。
腰部支撑:使用腰靠或调节座椅腰托,保持腰椎自然曲线,防止酸痛。
4.
腿部与脚部姿势
腿部姿势:膝盖放松,避免长时间紧绷,左脚不要长期搁在离合器或休息踏板上。
脚部姿势:右脚以脚跟为支点,切换油门、刹车时减少腿部移动幅度。
山西公安交警提示
正确的坐姿是对抗疲劳驾驶的第一步,也是保障驾驶安全的重要环节,希望大家在每次开车前,都能花几分钟调整好坐姿;同时保持车内温度适宜,避免缺氧导致困倦;由于驾车时身体、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连续驾车超过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下车散步、活动四肢和颈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安全出行,从细节做起,让我们一起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纠正错误驾驶坐姿,文明驾驶、安全出行。
原标题:《4步教你调整正确驾驶坐姿 避免驾驶疲劳》
来源:山西交警总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