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并非不建设高架道路,但相对而言,城市快速路高架化的比例较低。在立交桥建设方面,北京起步较早,早在七八十年代,二环沿线的重要节点就已经建设了众多立交桥。据1988年的地图显示,三环路上也已有立交桥存在。早期,北京的快速路大多是由原有的立交桥较多的城市主干路改造而来,这些立交桥通常从地面开始并结束于地面。
四环路的建设初衷是作为快速路,但当时四环沿线仍被视为近郊区,路网密度相对较低,因此并未全程采用高架设计,而是延续了二环、三环的形态。五环路则是一条非收费的高速公路。尽管八达岭高速昌平以南段、京开、京通等路段需要收费,但它们相比五环更接近于城市快速路的特征。这些路段都是由既有公路改造而来,由于地处郊区,同样未采用长段高架设计。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四环以外的放射状快速路越来越多地采用了长高架设计,如广渠路、阜石路、德贤路等。然而,对于与环路交叉点设计标准不高的路段,如广渠路,可能会进行重新规划。阜石路因在四环和五环交叉处拥有大型枢纽立交,且两端均处于地面,因此只能在环路之间单独建设高架,而在交叉点处仍需回归地面。
若北京计划在二环内新建快速路,即便在本世纪初甚至九十年代,很可能会采用类似于上海延安高架、南北高架的形式。然而,出于保护老城格局的需要,二环内并未建造立交桥。目前,最接近延安、南北高架特征的高密度建成区长距离高架路可能是东三环国贸段和机场高速联络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