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座椅舒适度之争:中国车企卷出“头等舱”,老牌车企慌了

各位看官,今儿咱唠点啥?就说说这汽车圈里,各路诸侯争霸,卷到飞起的“安乐窝”!

现在置办新能源车,您最先掂量啥?

别跟我扯电机、电池那些玄乎的!

咱老百姓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是那舒坦的冰箱、炫酷的彩电、还有能把人陷进去的“葛优瘫”!

新能源车座椅舒适度之争:中国车企卷出“头等舱”,老牌车企慌了-有驾

这可不是我胡诌,您去溜达一圈,甭管是身价千万的座驾,还是十来万的代步工具,哪个不在“舒适”二字上狠下功夫?

而说到舒适,最直观的体现,莫过于那张让你一屁股坐下去,就恨不得原地生根的“安乐窝”。

要我说,汽车座椅的变迁史,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汽车工业发展史。

想当年,最早的汽车,那座椅就是个带弹簧的木板,跟马车上的没啥区别。

后来,慢慢地,有了皮革包裹,再往后,能调整倾斜度了,安全带也安排上了。

但真正让座椅开始“卷”起来的,还得归功于咱们中国的新能源车企。

某品牌开了个好头,冰箱、彩电、大沙发,直接成了新能源汽车的“新三件套”。

现如今,随便拎出一辆十几万的新能源车,都敢扬言自己“比肩百万级豪车”!

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细腻的皮革,多向电动调节,什么“皇后专座”、“头等舱体验”、“云端触感”,各种新奇的名头,听得人眼花缭乱。

反观那些老牌劲旅,想享受这些?

新能源车座椅舒适度之争:中国车企卷出“头等舱”,老牌车企慌了-有驾

不好意思,得额外掏腰包!

这就耐人寻味了,为啥咱们的新能源车企,如此热衷于给用户打造“安乐窝”呢?

说白了,都是“腰间盘突出”惹的祸!

您可别笑,这真不是玩笑。

您去社交平台搜一搜,关于“开新能源车腰酸背痛”的吐槽,那数量,绝对让您瞠目结舌!

无论新势力还是老牌车企,都难逃此劫。

为啥开新能源车容易腰部不适?根源就在那“底盘高度”!

开过燃油车和电动车的朋友,肯定深有感触。

电动车的后排,那叫一个“一览无余”。

燃油车后排中央,总有个凸起,那是为了安置传动轴、排气系统等部件。

新能源车座椅舒适度之争:中国车企卷出“头等舱”,老牌车企慌了-有驾

虽说影响了中间乘客的舒适度,但也顺带降低了后排乘客的足部高度,让腿部姿态更舒展。

可电动车不同,特别是纯电车型,车身下部塞了一块厚实的电池组,直接把地板抬高了。

这感觉就像什么?

就像你原本坐在一个有凹陷的沙发上,现在直接被垫高到一个平板床上,腿部支撑不足,腰椎压力自然就大了。

您琢磨琢磨,长时间驾驶,腰能好受吗?

曾有车企在这方面栽过跟头。

由于换电架构的限制,某品牌的底盘高度偏高,加上座椅设计欠妥,导致用户怨声载道。

什么“坐姿如同弯虾”、“皇后专座悬空无依”,各种抱怨纷至沓来。

最终,该车企不得不启动大规模用户调研,并推出座椅升级方案,甚至还明码标价,调整一个座椅角度都要花费不少银两!

由此可见,这座椅绝非小事,直接关乎驾乘者的舒适度!

新能源车座椅舒适度之争:中国车企卷出“头等舱”,老牌车企慌了-有驾

那么,车企们又是如何应对这一难题的呢?

最直接的手段,莫过于拉长轴距!

轴距加长,腿部空间自然增大,乘坐感也就更胜一筹。

这也就是为何当下十几二十万的新能源车,敢于与传统豪华品牌比拼空间的原因。

部分车型的轴距,甚至能与行政级轿车相提并论,但价格却仅是它们的一半!

当然,仅仅拥有宽敞的空间还不够,还需提升座椅本身的舒适度。

更柔软的面料、更长的座垫、更丰富的靠背调节、座椅通风加热按摩、腿托,乃至可以完全平躺的零重力座椅,这些都是提升舒适度的有效途径。

有车企在这方面,可谓是不惜工本。

在新车型发布前,特邀用户体验座椅,关闭按摩、通风加热等功能,仅关注最基础的舒适性。

他们坚信,唯有基础舒适性到位,附加功能才能真正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

新能源车座椅舒适度之争:中国车企卷出“头等舱”,老牌车企慌了-有驾

该车企的座椅,绝非敷衍了事。

为解决某种皮革易起褶皱的问题,研发团队与供应商一道,历经无数次调整、测试,方才彻底攻克。

另有车企在座椅方面也颇下苦功。

新款车型问世后,相关负责人便透露,新车的座椅、电驱,沿用了该品牌体系内的诸多技术。

这说明什么?

说明该车企在座椅研发领域,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不仅如此,该车企的座椅研发、供应模式也发生了转变。

过去是整车定点、供应商竞标,现在则改为对零部件进行拆分后再集中采购。

简而言之,就是将座椅分解为骨架、控制器、组装等环节,分别寻找不同的供应商,既能确保品质,又能降低成本。

曾有汽车媒体人体验过某款新车后,直言“座椅舒适度超越某豪华品牌”!

新能源车座椅舒适度之争:中国车企卷出“头等舱”,老牌车企慌了-有驾

此番评价,绝非空穴来风!

还有车企为了提高座椅的舒适度,甚至直接从其他公司挖来了核心技术人才,委以座椅团队要职。

相关负责人也坦承,这是由于电动车型的电池组占据了过多的垂直空间,导致座椅可利用的空间受限,因此必须加强座椅研发。

正如《礼记·大学》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安乐窝”上的精益求精,也影响了合资品牌。

被挖走的,正是某日系品牌的大沙发团队。

在新近上市的车型上,他们推出的座椅,同样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追根溯源,这“安乐窝”之争,实则是一场用户体验之争。

谁能真正洞悉用户的需求,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下次您选购新能源车时,切莫只关注电机、电池,务必亲身体验一番那张“安乐窝”。

毕竟,您的身躯,才是最诚实的评判者!

各位,您觉得当下哪家新能源车的座椅最舒适?

驾驶新能源车,您感觉腰部支撑如何?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