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站惊现!绝美绿皮车背后秘密,你知道吗?
钩子:
听说上海南站的火车都“跑了”?看看它们去了哪里!是迷路了,还是被套路了?今天,我就带你探个究竟!
最近上海南站的消息,真是让广大乘火车出行的人民内心五味杂陈。原来的“服务市中心居民”的K、T绿皮车,七月起统统被移到了松江车站。松江,距离市区二三十公里,一个小时地铁+大巴的路程,直接把火车变成了“大型郊区摆渡车”。突然有了点儿怀疑人生:我们是去坐火车呢,还是去郊游打卡呢?
说真的,这波操作可以说是“神了”!绿皮车本来就是“经济实惠”的交通方式,大多服务学生、务工人群或者短途旅行党,但人群分布跟搬家的车站位置完全没交集。有人调侃,这简直就是把“普惠列车”改装成了一个隐藏版去远郊的景区通勤车。而上海南站呢,仿佛瞬间从一个交通枢纽变成了“观光遗址”。经典的“火车站北广场”,以后竞争的可能还不是乘客,而是游客了。
感谢决策者的济济善意,还是保留了少数“精英列车”驻守,比如C481这种城际线。这车的车次,不仅保留了老用户常跑的“熟悉线路”,而且穿梭在嘉兴、杭州、义乌等熟悉的小城,仿佛在说:“虽然绿皮车撤了,但好歹给大家留了一丝回忆的温暖。”
今天,我约了一条“复古向”的出行探班线路,特地挑了这班C481先来感受下目前存留的城际列车。车内的环境比起绿皮车确实提升了不少,是“进阶版经济舱”的既视感!座位宽敞、灯光柔和,甚至还有小桌板。感觉就像是一个低调的网红爸比:功能全,价格亲民,还不多装!乘车乘客也明显更多是“上班族+周边出差党”,比起绿皮车的多样化人群,这里少了沸腾的接地气氛围!也更显宁静。
车窗外闪过嘉兴的水乡,杭州的孤山,让人隐约回想起以前坐“慢悠悠绿皮车”的日子,那种“无聊又快乐”的感觉。你会在车厢听到啃花生皮的声音,会听到拖鞋在走廊摩擦,你还会听到小孩子在车厢两头捉迷藏的笑声。但似乎所有人都变成了低头族,手机屏幕是新的风景。唉!时代变了,它是变快了,还是变“乏了”?
说实话,这波“绿皮车大迁徙”,我们也得冷静下来绿皮车取消了到底是为了方便谁?保留几条城际列车,是不是可以算某种“亡羊补牢型安慰”?这也和现代交通发展规律一致:市区火车站逐渐成为高铁动车的专属,更多传统线路迁至郊区,一方面是为了减缓市区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绿皮车属于老旧线路,维护起来成本很高。
但问题就在于,调整需不需要更人性化点?有多少人只是因为一段路程无法负担高铁价而选择绿皮车,有多少人会因为交通成本增加直接对绿皮车说再见?绿色出行的初衷,好像被现实装进了后备箱,谁买单?谁受益?
最后:讨生活的人,总是被生活讨好,就算坐个车,也要跑远点!但这班车还在,你还会选择乘坐吗?
是绿皮车皮,还是人无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