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km首保已过,来聊聊星越L的缺点

一、机械构造(常见议题)

1、底盘刚性问题(这或许并非缺陷,只是每个人对SUV的期待不同,例如我,就更偏爱船舶般的驾驶感)

2、刹车时的点头现象(这让人难以理解,底盘既然足够硬朗,为何还会出现点头的情况)

3、行驶在不良路面时的松散感(可能与异响有关,加之后备箱玻璃的震动,给人一种不够紧致的感觉)

4、低速时的闯档问题(在堵车低速行驶时最为明显,感觉有个阈值被突破,然后突然闯档,使得我不敢跟前车过近,以防追尾)

二、硬件配置

1、怠速时驾驶室内发动机产生的‘缸缸缸’噪音,类似拖拉机(怠速越低,噪音越明显)

2、车窗玻璃顶部缺乏阻尼,关闭时会产生‘duang’的一声(这影响了整体的质感)

3、天窗遮阳帘关闭后,从后排可以看到主副驾驶位上方的漏光现象(请见附图)

4、氛围灯与后备箱灯的设计(这两个灯的设计实在是让人一言难尽,作为车主我深有感触)

5、前排座椅下方的衬套问题,主驾驶尚可,但副驾驶位置高低不平,坑洼且有洞,曾有小孩吃板栗掉入其中,费了半天劲才取出(这个装配工艺确实有待提升,尤其是在这些不太容易被看到的地方)

三、系统设置

1、自动驻车的逻辑设定有待优化,其单段触发方式容易导致误判停车状态。例如,在交通灯突然变化时,急刹车稍重就可能触发驻车,有时还会伴随异响。(我认为可以借鉴大众的做法,即在车辆完全停稳后再深踩确认自动驻车,而不是将刹车过程中的重踩直接作为判定依据。简而言之,采用二段确认过程可能更符合逻辑和驾驶习惯)

2、坡道起步时的溜车问题。(由于我选择关闭自动驻车功能,因此遇到了溜车的问题。在上下匝道起步时尤为明显,需要重踩油门才能前进,轻踩则会继续溜车。这在堵车时尤为考验驾驶技术)

3、360度全景影像在夜间亮度不足,画面昏暗(据说新的OTA更新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在我首次保养时向4S店咨询,却被告知无法解决,也没有听说过这个问题。不知道是装傻还是吉利没有收到相关的售后数据反馈)

4、倒车辅助线无法自定义。这一点让人感到无语,尤其是左右两侧的辅助线过于粗大,严重影响了对障碍物的识别。然而这些辅助线却无法去除,显然是程序员的偷懒行为(建议进行优化,让用户可以选择是否使用辅助线)

5、音响调节方式过于复杂。过去简单实用的中高低音调调节方式被取代,现在需要调节分贝等参数,让人难以分辨。(这种自诩高端的设定并不实用)

四、异响问题汇总

1、前挡风玻璃在气温较低或行驶在不平路面时会发出类似‘小石子敲击’的声音。

2、右前门在颠簸路面时会产生明显的异响,感觉像是车门内部有小零件掉落或松动。(这与前面提到的硬件配置中走烂路不整的问题相呼应,严重影响了驾驶质感)

4、后备箱在颠簸路面时抖动明显,尤其是玻璃震动最为显著。(每次通过后视镜观察都会让人感到不适)

五、关于油耗的探讨

1、油箱容量为55升,说实话这个容量有些偏小。

2、接下来谈谈油耗表现。

目前我已经行驶了5000多公里,结合加油费用和剩余里程进行计算,平均每公里的费用约为0.71元。(我的通勤路况相对较好,仪表显示的单次油耗基本都在6.5升左右。现在仪表显示的平均油耗为6.3升,但实际油耗可能要高出1.5个百分点左右)

六、特别声明

本帖仅作为车主分享个人感受之用,部分内容可能带有主观色彩,请读者酌情参考。这款车作为水桶车型,自然也有其诸多优点,在此不一一列举。我之所以购买这款车,也是基于其综合表现。分享这些感受旨在为潜在购车者提供参考。

24 长风

随笔记录,后续有新发现再更新!

补充两点:

1、仪表盘缺乏多样化的显示样式。

2、屏幕夜间模式不能随车灯开启而自动切换。

5000km首保已过,来聊聊星越L的缺点-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