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说,老有人问蔚来什么时候倒闭,这种被问候确实烦人,尤其是在你必须稳住经营对用户负责的前提下,这句话直白得像一记耳光。
李斌强调,团队要把公司经营好,这不仅是对股东的责任,更是对用户的尊重和回报,用户买了车,把信任放在公司身上,时间一长公司混不好,车主也丢面子,这层情感上的“面子”被他拿出来讲得很实际。
9月交付方面,蔚来整月交付大概3.47万辆,同比增长64%,这数据里,蔚来主品牌约1.37万辆,乐道约1.52万辆,firefly萤火虫约5775辆,这说明乐道现在交付量已经持续超过蔚来主品牌。
到了10月第三周,有媒体披露的周销量显示蔚来单周交付突破1.06万台,这直接说明月度交付有冲击4万辆及以上的能力,产能端正在被拉起来。
蔚来产能有计划地提升,8、9月L90月产能大约1万台,从10月起提升到1.5万台,同时全新ES8产能也在逐步提升至1.5万台,三大品牌合起来产能靠近5.6万台,四季度月均销量有望从三季度的3.5万提升到5万台,用户提车周期被大幅提前,能享受到2025年购置税补贴。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李斌再次强调四季度必须实现盈利,这件事被他当作检验团队运营效率和经营能力的答卷,语气里有决绝也有压力。
市场反应很快,截止10月30日收盘,蔚来-SW报55.15港元,微涨1.19%,市值约1346亿港元,这个数字给了市场一个短期的参照。
用户端感受也被他说进去了,选了蔚来的人把信任押进去了,不光是车的钱,还有面子和朋友圈里的态度,李斌把这份期待直白地放在台面上,说公司得把事儿做对做稳。
产能提升和交付增长带来的是实打实的出车量,像L90和ES8的产能上量,直接缩短了交付时间,这让部分能享补贴的用户更容易赶上优惠。
从9月到10月这段时间,数据表现和内部要求形成了一个明显的节奏,交付在往上走,产能在爬坡,管理层的目标也被硬性地压到四季度盈利,时间节点被明确了,大家都能听见那种紧迫感。
现场的视频被网友放出来后,把那种公司内部的紧张感和对外的体面问题混在一起,公众看到了企业运转背后的焦虑,也看到了管理层为了兑现承诺而施加的压力。
工厂产能从1万到1.5万的跃升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动,它意味着供应链、组装、物流、质检等环节都得跟上,任何一环出问题都会影响交付节奏和用户体验。
用户提车提前,享受补贴,这事儿对销量是刺激,但也把公司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拉高,大家都在盯着四季度这道考题,看蔚来能不能稳住阵脚。
李斌在公开场合和内部会议上的连续强调,把“必须盈利”的目标放在了优先级的顶端,这既是对外的承诺,也是对内的压力传导,团队必须交出结果。
媒体报道、周销量披露、内部会议语句,这些信息连在一起,勾勒出一个有起伏的时间线,从9月的交付数据,到10月单周破万,再到10月底市值表现,这条线告诉人们蔚来在加速,也在押注四季度翻身。
话摊子放到台面上后,外界的讨论自然多了,但视频里那种直白的语气和对“被问候倒闭”的反感,让整件事显得更有烟火气,也更接地气。
我就写到这儿,接下来该怎么发展,大家都在看四季度成绩单,那几张数字会把现在的热闹变成结果,或者让争论继续蔓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