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问界的销量一直被理想压制?行业人透露隐情,明白了

在众多消费者的固有认知中,理想汽车依旧被视为依靠取巧策略发展的车企。

虽说当下其销量成绩亮眼,本质不过是率先布局增程式技术的结果。实际上,理想既缺乏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车辆性能也并不出众,从长远来看,必然会被问界超越。

然而,实际情况却与这种看法大相径庭。

以今年10月的销售数据为例,理想汽车的销量飙升至5.14万辆,而问界的销量仅为3.39万辆。

这样的差距表明,问界不仅未能实现反超,反而被理想汽车进一步拉开距离。

为何问界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又背靠华为这棵大树,销量却始终不及理想呢?

通过与多位汽车行业从业者深入交流,发现主要存在3个因素。这些因素助力理想蓬勃发展,却成为限制问界前行的桎梏,现实情况确实如此。

为何问界的销量一直被理想压制?行业人透露隐情,明白了-有驾

明白第一个原因,在于理想押注增程技术并获得成功。

尽管如今增程式技术备受追捧,但在两三年前,这项技术并不被市场看好。

不仅普通消费者认为增程式技术多此一举,就连众多车企的高层管理者也纷纷公开质疑,称其发展方向错误。

由此可见,理想当初选择押注增程技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这并非是说这种挑战传统的情节充满戏剧性,而是一旦成功,就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由于其他车企普遍不看好增程技术,自然不会投入研发。

纵观整个汽车市场,专注于增程式技术的车企,仅有理想一家。

看似不起眼的这一现状,却为理想带来了两大显著优势。

为何问界的销量一直被理想压制?行业人透露隐情,明白了-有驾

第一个优势在于,当增程式技术成为市场热点时,理想能够率先抢占市场红利。

而其他车企,无论是问界还是零跑,只能在理想之后分得剩余市场份额。凭借这一先发优势,理想的销量自然不会差。

第二个优势是,理想成功占据了增程式汽车的市场定位。

如今,消费者提到增程式汽车,首先想到的就是理想,而非问界。

因此,即便实力强劲的问界,也只能避开理想的优势领域,转而主打“智能驾驶”这一卖点。

并非说智能驾驶技术不好,只是相比之下,其市场吸引力略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问界若与理想比拼增程式技术,无疑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为何问界的销量一直被理想压制?行业人透露隐情,明白了-有驾

第二个原因是,理想虽然技术层面不算顶尖,但更能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

这一点颇具趣味,因为理想和问界恰好代表了汽车市场两种主流的造车理念。

一种注重用户体验,另一种强调技术创新。

但究竟哪种理念能笑到最后,不能一概而论。

简单来说,技术先进并不意味着产品完美,而注重用户体验同样能打造出可靠的车型。

一方面,先进的技术确实能提升产品上限。

以问界为例,得益于华为的技术支持,其在技术层面优于理想。

因此,问界M9在50万级高端市场的出色表现,是理想难以企及的。

为何问界的销量一直被理想压制?行业人透露隐情,明白了-有驾

但另一方面,在20 - 30万的中端市场,用户体验则更为关键。

毕竟,这一价位段的车型,并不需要过于尖端的技术,消费者更关注车辆配置是否丰富、细节处理是否到位。

过分强调技术,往往只是营销噱头。

比如,问界M7配备的星环散射体,名称听起来科技感十足。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不过是在音响系统中加入氛围灯,技术含量并不高。

更重要的是,该车仍采用麦弗逊式前悬架,导致无法装配空气悬架。

反观理想,不搞这些华而不实的噱头,而是深入研究消费者喜好。

不仅在底盘悬架等关键部件上保证品质,还配备了车载冰箱、大尺寸显示屏、舒适座椅等配置,内饰采用高品质真皮材质,工艺精湛。

如此明显的体验差异,消费者的选择自然一目了然。

为何问界的销量一直被理想压制?行业人透露隐情,明白了-有驾

第三个原因是,华为对资源的分配发生了变化。

熟悉汽车行业的人都清楚,早期的问界在宣传上几乎等同于华为的子品牌。

例如,问界M5的宣传海报上直接标注“HUAWEI问界汽车”。

这使得消费者普遍认为问界是华为的嫡系品牌。

而且当时华为只重点打造问界这一个汽车品牌。

凭借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问界得以独享华为的各类资源。

为何问界的销量一直被理想压制?行业人透露隐情,明白了-有驾

不仅能获得先进的技术支持,还能吸引大量华为的高端用户群体,这些消费者翘首以盼华为出品的汽车。

在这样的支持下,问界迅速取得成功。

但在商标转让后,问界与华为的关系逐渐淡化,品牌影响力随之下降。

与此同时,问界获得的资源也大幅减少。

毕竟,问界的发展高度依赖华为。

而华为扶持问界,有着更长远的商业规划。

也就是说,只有将问界打造成功,华为才能吸引更多车企展开合作。

因此,在问界尚未完全站稳脚跟时,华为便开始布局其他汽车品牌,即“智界”“享界”“尊界”。

目前,这些新品牌都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成熟。

在此形势下,华为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新品牌的建设中。

虽然问界不至于无人问津,但想要独立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受此影响,问界的销量也出现了波动。

为何问界的销量一直被理想压制?行业人透露隐情,明白了-有驾

综上所述,华为与问界合作模式的转变,确实给问界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在华为全力支持的阶段,问界都未能超越理想。

如今,华为将资源分散到多个新品牌,且各大主流车企都开始涉足增程式技术领域。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问界想要实现对理想的超越,难度愈发增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