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巨响,张家界天门山的宁静被撕开一道口子。
不是落石,也不是雷鸣,而是一辆梦想“上天”的黄色小车,正以一种不怎么体面的方式“下凡”——倒着溜下了999级天梯,一头撞在护栏上,那叫一个干脆。
这剧本,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主角光环碎了一地。
这事儿还得从几天前说起。
奇瑞那位执行副总裁李学用,在微博上早就吹响了号角,说要让自家的风云X3L“搞点事”,挑战一下连进口越野车都犯怵的天门山天梯。
字里行间那股子“我们充满信心”的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他还特意强调,这壮举“以前只有豪华品牌路虎成功过”。
好家伙,这flag立得,比天门山还高。
营销圈有句老话,叫“富贵险中求”。
但有时候,求来的不是富贵,是翻车。
咱们先回到那个“抽象艺术”的现场。
有游客说,当天景区为了配合奇瑞汽车的活动,直接把天梯给封了,游客只能绕道去坐那个穿山电梯。
本来是来看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结果被迫围观了一场商业秀,体验感可想而知。
更别提这秀还演砸了,车子爬到一半就动力不足,然后“Duang”地一下,把景区的护栏给干开一个口子,愣是在那儿趴窝了俩小时。
这下好了,游客不仅路被堵了,还得看它“行为艺术”。
奇瑞的致歉声明来得倒是挺快,凌晨就发了。
通篇看下来,写得那叫一个“滴水不漏”。
先是“致以最诚挚的歉意”,然后话锋一转,把锅甩给了一个小小的“卸扣”。
官方解释是:“测试装置的安全防护绳固定点卸扣意外脱落,进而导致防护绳缠绕右侧车轮,动力输出受阻”。
听听,多专业,多无辜。
仿佛在说,我们的车没问题,我们的团队没问题,都是这该死的“卸扣”不争气。
这操作,堪称公关界的“金蝉脱壳”。
一个价值上亿的营销项目,成败居然系于一个几百块的卸扣?
这暴露的恐怕不止是“对细节的把控存在疏漏”,而是整个风险评估体系,从根上就有点想当然了。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意外”,只有“预案”,或者说,预案的缺失。
说起爬天梯这事儿,路虎揽胜当年确实干过,那一次的成功,几乎成了所有SUV品牌心里的一个“执念”,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但我们得搞清楚,路虎那次是营销,更是一次精密的工程执行。
人家准备了多久?
团队配置如何?
车辆做了哪些针对性改装?
当年的天气、台阶状况跟现在一样吗?
这些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营销上对标可以,但不能把吹牛当成物理定律。
路虎成功了,不代表你随便绑个绳子就能复刻奇迹。
这种高风险的汽车营销,玩的不是胆量,是科学。
奇瑞这次,更像是一场豪赌。
赌赢了,风云X3L一战封神,比肩路虎,成为“中国车”的骄傲;赌输了……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成了全网的笑料。
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极端营销手法,在当下的舆论环境里,其实非常危险。
它把品牌形象、公共安全、景区资源全都押在了赌桌上。
赢了固然风光,可一旦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比如一个小小的卸扣——出了问题,就是满盘皆输。
更深一层看,这件事也折射出一种“流量为王”的焦虑。
为什么非得是天门山?
因为这里有999级台阶的天然话题度,有路虎成功在前的传奇色彩,有“征服不可能”的戏剧张力。
这一切组合起来,就是一篇篇10万+的爆款文章,一条条百万播放的短视频。
为了这份看得见的流量,潜在的风险似乎可以被选择性忽略。
撞坏的护栏可以赔钱修复,占用的公共资源可以发文道歉,但品牌形象想借此建立的“硬核”光环一旦碎裂,再想粘起来,可就难了。
这辆黄色的风云X3L最终没能成为神话,反而成了一个段子。
它没能爬上天梯,却成功地爬上了热搜。
在“注意力就是金钱”的时代,从这个角度看,奇瑞汽车这波操作,算不算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呢?
这问题,留给大家品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