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泰山首批量产车已铺满全国54城百家店,11月18日在深圳正式上市,凭借超长车身、三腔空悬和华为强大配置引发关注

岚图泰山的消息最近真是铺天盖地,尤其咱们行业里,反正我每天听到的都是又一款大SUV出来了。我注意到,首批生产车已经到全国54城、100多家店铺开卖了,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在真刀真枪推市场了。之前我翻了下笔记,泰山车身长度超过5.2米,宽度至少2米多,跟别的中大型SUV比,直观感受就像个移动仓库。

你瞧,泰山的尺寸是真的夸张。有人说:这么大车,城市开起来麻烦。但实际上,体感上没那么夸张。城市宽路上,倒是挺占空间,但停车视角反而还挺宽敞,毕竟,车身宽了,视野也好点。车长、宽,吃得开吗?估摸着,考虑到非豪华商务,还得看价格端——这不我就想问了:你觉得,消费者接受这超大尺寸的门槛有多高?

岚图泰山首批量产车已铺满全国54城百家店,11月18日在深圳正式上市,凭借超长车身、三腔空悬和华为强大配置引发关注-有驾

我自己摸索了点:这车到底有啥吸引力?配置上,华为的乾崑ADS 4智驾,的确比起一般车的自动驾驶水平都要飙。虽然我知道,真正能用起来的场景不多,两三次试驾中,自动辅助还是得打个折扣——毕竟,路况复杂,系统还不能全能。你身边有朋友开过类似的华为系新车吗?我还记得一个修理工曾说:这个东西,用一段时间就知道了,年头都没出现什么大问题。虽然也得留点怀疑精神,但人总是喜欢给车点个赞,更别说华为的技术底气还不错。

再说到配置。全域800V的架构。你想啊,普通车跑到70KW都得半小时,现在这车用5C快充,几公里的续航就能补回来。估算一下,百公里充电能平衡油车的成本吗?大概5块钱吧?(这段先按下不表)但问题不在这里。关键是,充电桩建设快不快、普及速度。这个,有多少城市能跟得上?补电速度快了,开长途就更方便。

岚图泰山首批量产车已铺满全国54城百家店,11月18日在深圳正式上市,凭借超长车身、三腔空悬和华为强大配置引发关注-有驾

后轮转向也是亮点。你知道,转个弯,转向角度会提升,轮距变窄,转弯半径缩小。这实际上,给我一种蜗牛变变变后腿变长的感觉——真得让城市里转弯变快不少。举个例子,一次我试驾时,邻座朋友说:开大车,能转得比我想象得灵巧多了,像迷你车似的。是不是细节决定感受?总归,车好开了,随性不少。

你会不会觉得,这配置堆得太满,反而变成摆设?其实我想着,别的牌子要么便宜,要么配置差点。像奥迪Q8、奔驰GLS这些,同价位里,确实档次拉得很高,但价格也不是普通人能搞定。这点,泰山凑那个价位,配置凑全了,然后油耗和成本是不是合理?油耗我还真没算细致,估计在15到20升左右,毕竟车重加硬件,也不是省油货。

对比其他同级别车,比如一汽红旗的某款旗舰SUV,空间、配置当然有竞争力,不过价格就要贵不少。泰山最大优势就是配置全、尺寸大,咱就讲实在的,买车都要考虑用得够用——别说豪华不用,实用就行。你觉得,这个实用到底有多大占比?我问我自己,有没有必要为了大尺寸、全配置,去买一台笨重的车?这轮思考还得往深里拧,好像有点复杂。

岚图泰山首批量产车已铺满全国54城百家店,11月18日在深圳正式上市,凭借超长车身、三腔空悬和华为强大配置引发关注-有驾

对了,刚才我翻了下相册,发现车内华为座舱的显示屏和中控,做工确实不错。平常窗户开着,阳光照入,屏幕光线有点反光,还是得适应。不过这东西用惯了就不错,反正我朋友开是他说:我挺喜欢这种感觉,科技感强了点。

我还挺纳闷,泰山的市场究竟能火到什么程度。就像我觉得,很多大块头车,虽然配置霸气,但要的是能用得上的实在体验,不是全部堆硬件就能成巨星。你说这车,要是能在高速上保持稳定,续航也能到200公里左右(估算),价格还合适,难不成真能出圈?

哎,问题总是绕不开:买车真的就看这些配置和尺寸吗?去年有个朋友开着泰山去外地,跟我发微信:车里空间大到我爸都说,回家搬家用都够了。其实他也没多讲,反倒让我觉得:哎,这车如果能用得顺手,还真比单纯比配置更重要一点。

岚图泰山首批量产车已铺满全国54城百家店,11月18日在深圳正式上市,凭借超长车身、三腔空悬和华为强大配置引发关注-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いいて、我还在想,如果这车能打出一波性价比牌,也许真能破点市场。关键在于出货量够不够、服务到不到位。我猜测——虽然没有仔细算,应该维护成本不会太高,因为配置全,供应链也是大厂链条。

看龙头、看细节,都是实操大题。你觉得,未来这种极大尺寸+高科技的车,会不会成为主流?还是说,城市生活还是得轻快便捷为王?这,是个大问题。

岚图泰山首批量产车已铺满全国54城百家店,11月18日在深圳正式上市,凭借超长车身、三腔空悬和华为强大配置引发关注-有驾

整得我有点小期待——看看,未来几个月会不会有人真的买走了这台泰山。或者,市场还是会被用户真实需求左右。毕竟,越宽越难停车,越贵越难普及。这份矛盾,是真让人琢磨不透。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