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拿驾照就买车,下午不幸遇难,交通安全不容忽视

咱们身边发生了一件让人心里堵得慌的事,听着都让人后背发凉。

一个年轻人,头一天高高兴兴地从驾校拿到了驾照,第二天就去车行提了辆新车,结果当天下午,人就因为交通事故没了。

这本该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怎么一下子就成了生命的终点?

刚拿驾照就买车,下午不幸遇难,交通安全不容忽视-有驾

一张小小的驾照,怎么就变成了催着人上路的符咒?

这事儿绝不是偶然,也不是单纯的运气不好。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现在从学车到买车,再到上路这个过程里,存在着一条看不见却实实在在要人命的链条。

我们得好好琢磨琢磨,这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很多人都有同感,现在的一些驾校,教的好像不是怎么开车,而是怎么通过考试。

教练嘴里念叨的,全是应付考试的口诀和秘籍。

比如倒车入库,不是教你怎么感觉车身和库位的关系,而是让你盯着后视镜里的某个点,或者车身上的某条线,跟地上的某个井盖或者标记对齐。

在考场里,这套方法确实好用,一练一个准,考试通过率刷刷地往上涨。

可问题是,真实的大马路上,谁会给你准备好标准的井盖和参照线?

路况千变万化,今天这儿有个电线杆,明天可能就拆了;这个路口是平的,下一个路口可能就是个大斜坡。

驾校教的那套“标准答案”,一到现实里,立马失灵。

更要命的是,驾校里根本没教过你怎么处理突发情况。

一个外卖小哥突然从路边窜出来,你该怎么办?

是猛打方向盘还是先踩死刹车?

下暴雨的时候,车轮压过积水区突然打滑,方向盘不听使唤了,那一瞬间是该给油还是收油?

这些在关键时刻能救命的知识,在驾校的课程表里根本找不到。

为什么?

刚拿驾照就买车,下午不幸遇难,交通安全不容忽视-有驾

因为这些东西不计入考试成绩,教练教了费时费力,还影响他手下学员的“毕业”速度。

教练的收入是和通过率挂钩的,学员一把过,他才有奖金。

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就变成了一场急功近利的应试游戏。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根据一些调查,超过六成的新手司机,虽然驾照拿在手里,但根本不敢自己开车上路,尤其是上高速和走复杂的市区道路。

这不是他们胆子小,而是他们心里清楚,自己学到的那点东西,根本不足以应对真实世界的复杂路况。

那张驾照,证明的只是他们通过了一场考试,而不是他们真正掌握了驾驶这门技术。

从驾校这个“半成品”加工厂出来,新手司机紧接着就踏入了第二个环节——汽车销售店。

这里的销售人员,个个都热情似火,在你交钱之前,那服务叫一个无微不至。

可一旦你把车款付清,钥匙交到你手上,他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很多时候,交车仪式搞得挺热闹,但最关键的安全事项讲解,却被草草带过,甚至完全省略。

哪个是油门哪个是刹车,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可能销售都懒得多指一下,觉得这是常识。

可是对于一个大脑还处在“考试模式”的新手来说,紧张之下踩错的概率非常高。

还有,车上的应急双闪灯开关在哪?

遇到大雾天气,前后雾灯怎么开?

这些在紧急情况下能救命也能提醒别人的功能,全靠司机自己摸索。

更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贴心服务”,比如在后挡风玻璃上给你塞上一大堆可爱的毛绒玩具和抱枕,把本就不大的后方视野挡得严严实实。

他们觉得这是福利,是装饰,但在有经验的司机看来,这简直就是在车屁股后面挂了个“请勿靠近”的牌子,因为大家都知道,这车主八成是个新手,而且是个对自己和他人安全极不负责的新手。

刚拿驾照就买车,下午不幸遇难,交通安全不容忽视-有驾

在很多发达国家,交车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环节,销售人员必须带着车主把车辆的各项安全功能都熟悉一遍,并提供一本详细的安全驾驶手册。

而在我们这儿,很多时候你收到的只是一张提醒你按时回来做保养的广告单。

这种只管卖车、不管售后的“甩锅”行为,无异于是把一个只会上膛的士兵,直接推上了复杂的战场。

除了外部环境,新手司机自身的心态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现在汽车科技发展太快了,各种辅助驾驶功能层出不穷。

什么自动泊车、车道保持、主动刹车,听起来就像给汽车穿上了一层高科技盔甲。

这让很多新手产生了一种危险的幻觉,觉得车子比自己聪明,开车就像玩游戏一样简单,有电脑帮忙兜底。

有数据说,很多人愿意花大价钱去选装一套自动泊车系统,但你问他车胎怎么换,他可能一脸茫然。

他们把汽车当成了无所不能的保姆,却忘了任何电子系统都有失灵的可能,也都有其局限性。

在极端天气或者复杂的路况下,最终能依靠的,只有驾驶员自己。

过分依赖科技,只会让人变得麻痹和懈怠,一旦危险真的降临,连最基本的反应都做不出来。

最后,我们整个社会的监管和交通安全文化也需要反思。

法律规定实习期司机上高速要有老司机陪同,但这在现实中基本成了一纸空文,很少有人去严格遵守,也很难去有效监督。

交管部门天天群发一些“严禁酒驾”之类的口号式短信,大家看得多了,也就没什么感觉了。

这种宣传,远不如在驾校、车管所、甚至年审的地方,循环播放一些真实的车祸案例视频来得震撼。

血淋淋的教训,比一万句口号都管用。

我们应该形成一种社会共识:贴实习标志一点也不丢人,这是在提醒别人,也是在保护自己;找专业靠谱的陪练,花几个小时把城市道路、高速、夜间驾驶这些短板补上,远比找个同样是半吊子的熟人朋友陪着瞎开要强得多。

整个链条,从驾校的教学理念,到车行的交车流程,再到我们每个驾驶员对生命的敬畏之心,都亟待一场深刻的变革。

否则,今天这起让人心痛的悲剧,可能明天就会在另一个人身上重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