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刚公布的N6预售信息,简直是给家庭用户量身定做了。其实我一直觉得,中型家用车要兼顾空间、油耗和技术,还得考虑到未来的新能源趋势。这次N6算是在天演架构下的试水,拿出一台纯插混的中型车,价格又在10.99万元起,感觉还是挺实在的。虽然纯电续航只有180公里,但对于城市家庭日常通勤,基本够用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记得当初经销商跟我抱怨,车企把插混车划分在新兴特别车型,销售压力还挺大的——毕竟价格要比纯燃油车型高出不少,但维修和供应链的调整也不简单。你说,这车里有多少零件是专门为插混调教的?我猜估算,电池、变速箱这些关键零件,可能占了总成本的20%左右。供应链要两头跑,一边是燃油发动机,一边是电池、电机,顺畅配合还不简单。
这辆N6的外观设计我真挺喜欢的,封闭式格栅带点个性,又不黑洞得太严重。尤其那贯穿式日行灯,拉长了前脸的感觉,整个脸看起来很尖锐,对比同价位的车,比如比我们常见的紧凑型SUV,说实话,空间也不差。
说到空间——我刚才翻了下笔记,483118851491的尺寸,轴距2815,真算是中型中的中型。这个轴距以我观察,平均家庭车都在2700到2850之间,差不了太多。这个差都在毫米之内,但用处可大不同。我看过一个调研,家庭用车,后排空间,最受好评的是腿部剩余空间。这车如果后排放个婴儿座椅,空间完全够用。而且门把手弹出式设计,UE(用户体验)挺体贴的。
中控方面,怀念小时候家用车的简陋,但这次我觉得还挺科技感。悬浮式大屏幕、全液晶仪表、手机无线充电啥的,感觉是在向高端靠拢。不过我在想,这样的配置,有没有可能变成看着漂亮,但用起来觉得阿玛拉拉的——有些配置看似高端,实际操作可能不够顺畅。我一朋友是修理工,他说:电池组和电控的线束,装得比比肩的车型少了点,但还是要细心点。这让我相信,供应链的人造线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本车的插混系统用的型号是NR15发动机,75千瓦;电动机155千瓦(我估算,体感上不算大,但足够应付日常);扭矩也有320牛米,零百7秒多一点,还是挺快的。用的变速箱是DHT,我记得多年前,日产那款穿梭DCT的变速箱,表现还算不错,但实际油耗也难免。
说个细节,有个销售说:这是未来的趋势,插混不光能省油,还能享受点科技带来的便利。但我心里还在琢磨,他说的能省油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毕竟动不动就涨到7、8元,纯电续航破百,也只能算应急用,算算百公里油耗,官方4.32升,实际上都市城郊可能会高一点点。反正我觉得,家里买车,买之前还是得算算心里账。
但这个价格区间(10.99万起)放在市场里,算不上便宜。如果跟比亚迪、蔚来这类纯电车型比,短期看,插混的优势在哪里?主要还是保值率。电池折旧,特别是在不同品牌之间,差别还挺大。你们猜猜,N6这样的车,未来五年还能剩几成价值?我不是太敢打包票。反正有时我觉得,车的价值尤其在于人的使用惯,不光看轮子跑得快不快。
话说回来,这个车的配置其实挺丰富。自动驻车、全景影像、L2级驾驶辅助,都是标配中的标配,感觉像在走智能辅助的路线。这么想,未来这些系统会不会越来越成熟?到时候买车的门槛会逐渐变低,也就是说,我老觉得开车越来越轻松——只是,这种轻松伴随的,是不是意味着责任减轻?(这部分先按下不表)
我倒有点奇怪,为什么像日产这样传统的车企,突然跳出来推一个插混中型车?是不是未来的竞争压力太大?我猜可能是抢占市场话语权,毕竟现在新能源风越来越猛。可供应链的调整不是快速搞定的事,尤其是零部件的库存和配套上,得多准备点。
真正能让家庭用户心动的,不光是性能和价格,还是可靠性。日产作为一个国际品牌,操控、耐久度都是比较靠谱的。这辆车如果能保持一定的质量,确实能赢得不少有远见的用户。可是我也琢磨,有多少家庭会考虑未来可能出意外带来的风险?电池是否耐用?充电设施够不够?这些问题其实没那么完美。
(这段先按下不表)
不知道你们觉得,这个插混车,未来五年还能火多久?还是会被纯电或者氢燃料取代?我其实挺随性的,只是觉得,家庭用车要的不就是稳定、实用、又不怕未来变天吗?我也没打算全都写在脸上。毕竟,多少人心里会考虑是否买个更大空间一点的MPV还是SUV?这个问题一直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
对了,想问问,看了那么多配置和参数,你最在意些什么?续航?保值?还是操作感受?我觉得不同家庭关注点也不一样——比如我朋友就比较看重自动辅助,他说:开个车能不用太操心,才叫舒服。这句话我挺有共鸣的。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