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走进大方县第七中学(以下简称大方七中),校园里书声琅琅。
位于大方县奢香古镇的大方七中,是广州市天河区与大方县共建的易地搬迁配套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于2020年9月创办,现有教师125人、学生2469人,其中易地搬迁户子女1223人。
今年14岁的安龙凯是大方七中的第一批学生。读六年级时,他跟随父母一起从大方县对江镇搬迁到了奢香古镇。
读到初一,安龙凯喜欢上足球,并加入了学校的足球社团。在每天的训练中,安龙凯十分专注:“最初加入社团只是为了好玩儿,慢慢地踢足球让我学会了自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年读五年级的朱智博,中途转学到大方七中。刚到学校时,陌生的环境让性格内向的朱智博无所适从,直到农民画课堂的出现,让朱智博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我喜欢农民画丰富的色彩,只要有时间,我们都可以去画室找老师进行指导。”朱智博说。
为帮助易地搬迁学生更好融入新环境,大方七中探索组建了“专职+兼职”心理教师团队,强化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全力呵护学生茁壮成长。
在大方七中,有一个特别的天大空间(3.0版)教室。教室里,高清录制、播放设备一应俱全。
天大空间(3.0版)教室,是大方七中信息化教研中心和广州市天河区、大方县教师协同发展中心。该中心是在天河区的帮扶下,由华南理工大学参与援建的“人工智能+教师能力发展联合实验室”远程互动教研体系。通过教室中的设备,教师上课时的教学内容、上课语速、肢体语言等,都能形成大数据模型,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个性化,帮助教师直观研判自身教学工作情况。
天大空间教室,是大方七中多形式提高教学水平的缩影。近年来,大方七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专题研究”“青蓝工程”“校本课程”等方式,为教师搭建高效专业的提升平台。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与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牵手结对,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个人能力提升。”大方七中校长刘虓说。
大方七中小学部周沙,曾是大方县乡镇学校教师。2020年12月,他被学校委派到广州跟岗学习,接触到更多专业知识。回来后,她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帮助学校教育、管理实现提升。
刘虓告诉记者,学校创办以来,全校老师都攥着一股劲,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在阳光下幸福成长。
原标题:《新发展理念的毕节实践|在阳光下幸福成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