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咱们聊起国产新能源车,零跑汽车这个牌子大家肯定不陌生,很多人对它的印象就是“实在”、“性价比高”,好像总是在用更低的价格,给你更多的配置。
在国内,它靠着这股劲儿,确实经常冲到新势力销量榜的前几名,甚至拿过冠军。
但这都不算最让人惊讶的,最厉害的是,零跑居然悄悄地把车卖到了欧洲,还在德国、法国这些汽车工业的老牌强国,一举拿下了中国新势力品牌的销量第一。
这就让人纳闷了,一个在国内主打亲民路线的品牌,怎么跑到奔驰、宝马、大众的老家,反而成了“尖子生”了呢?
这背后可不是单靠便宜就能办到的,里面的门道和智慧,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把国内的情况先捋清楚。
零跑汽车为什么能在国内竞争如此惨烈的市场里站稳脚跟?
很多人会说,因为它便宜。
这话没错,但不够全面。
如果仅仅是便宜,那市场上比它价格更低的车也有,为什么消费者偏偏选了它?
关键在于,零跑的“便宜”是有技术底气支撑的,它给消费者提供的是一种“超值感”。
零跑从成立之初就坚持一条比较难走的路,叫做“全域自研”。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说白了,就是造车需要的核心技术,比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还有智能驾驶的芯片、算法这些“大脑”和“神经”,能自己研发的就绝不外包。
这就好比一个饭店,不仅厨师手艺好,连酱油、醋都是自己酿的,甚至后院还自己种菜。
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成本控制得特别好,因为中间环节少了,没有那么多供应商要分利润,省下来的钱就可以直接让利给消费者,或者用在提升车辆的配置上。
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你花十几万买一台零跑C系列的车,可能会发现它给你的东西,在其他品牌的车上可能要卖到二十多万甚至三十万。
比如现在很流行的无框车门、高通骁-龙8295这种顶级的智能座舱芯片,还有一些高阶的辅助驾驶功能,零跑都很大方地给到了相对入门的车型上。
老百姓买车,心里都有一杆秤,谁都希望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当大家发现,零跑用实实在在的技术,把高端配置的价格给“打下来”了,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自然就赢得了市场和口碑。
因此,零跑在国内的成功,是建立在深厚技术积累之上的价值体现,这为它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产品基础。
说完了国内,我们再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欧洲市场,那里的故事更加精彩。
中国汽车品牌想要在欧洲卖车,难度非常大。
欧洲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本土品牌根深蒂固,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也极为苛刻,而且市场法规、准入标准都非常严格。
过去,很多国产品牌出海,要么是像上汽MG那样,借助一个本来就有欧洲血统的品牌来打开局面,要么就是先从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的东欧开始试水。
但零跑这次,直接冲进了德国、法国、意大利这些西欧核心市场,并且一上来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关键的“神助攻”——斯泰兰蒂斯集团(Stellantis)。
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听着陌生,但它旗下的汽车品牌可以说家喻户晓,比如标致、雪铁龙、Jeep、玛莎拉蒂等等,是一个真正的全球汽车航母。
在去年,斯泰兰蒂斯集团做出了一个让业界震惊的决定,就是斥巨资入股零跑汽车,并且双方还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叫“零跑国际”,专门负责零跑汽车在海外市场的销售。
这一步棋,可以说是盘活了零跑出海的全局。
它解决了中国品牌出海最头疼的两个大问题:销售渠道和消费者信任。
你想想,一个全新的中国品牌跑到欧洲,首先得建店吧?
一个店一个店地选址、建设、招人,这得投入多少资金和时间?
店建好了,欧洲的消费者凭什么相信你?
你的车质量怎么样?
坏了去哪里修?
售后服务有没有保障?
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难题。
但是,零跑通过和斯泰兰蒂斯的合作,完美地绕开了这些障碍。
斯泰兰蒂斯在欧洲经营了上百年,拥有遍布各个国家、城市甚至乡镇的数千家经销商网络和成熟的售后服务体系。
现在,零跑的汽车可以直接开进这些标致、雪铁龙的展厅里进行销售,维修保养也由这些成熟的网络来负责。
这就好比一个有才华的新人歌手,直接被一位天王巨星签下,带着他一起开全球巡演,起点和曝光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根据今年五月份欧洲市场的销售数据显示,零跑的一款小型电动车T03,在法国卖出了超过六百辆,在德国也卖了五百多辆。
这个数字单看可能不大,但要知道,这是在刚刚进入市场的情况下取得的,而且在这些国家,零跑的销量都超过了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其他所有中国新势力品牌。
这背后,斯泰兰蒂斯强大的渠道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德国的普通家庭,可能没听说过零跑这个牌子,但他非常熟悉家门口那家开了几十年的雪铁龙经销商,他信任这家店的服务和信誉,自然也就更愿意去尝试这家店里卖的这个新品牌。
所以说,零跑在欧洲的“开门红”,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一次非常高明的战略合作,是“用技术换市场”的典型成功案例。
它用自己在中国市场验证过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技术,换来了国际巨头现成的全球销售网络和品牌背书,实现了双赢。
这个模式,为所有想要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它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才是更高效的发展路径。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不再仅仅是产品的制造者和输出者,我们的技术、我们的商业模式,也开始被国际巨头所认可和需要,这才是最让人感到振奋和骄傲的地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