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V电动车装12AH还是20AH电池?老司机亲测差距大
前阵子和楼下老王在小区门口碰见,他推着一辆新买的48V电动自行车,边走边吐槽:“现在这车,骑个十几公里就没电了,还得天天充。”我瞅了一眼,是12AH的那种。说实话,这事儿搁谁身上都闹心。咱们小时候骑自行车,现在倒好,全家人换成了电动的,可选来选去,到底是装12AH还是20AH的电池,这里面学问还真不少。
先说容量,别看都是48V,那后面那个“多少安时”(也就是“多少度”)才是关键。拿最常见那俩比:48V12AH算下来576Wh;20AH直接拉到960Wh。这中间多出来384Wh,说白了就是能跑更远、用得更久。
有次邻居小李接娃放学,她那台也是48V 12Ah,每天往返学校两趟,加上顺路买菜,总共不到15公里。有一天忘记充电,结果回来的时候直接趴窝在半路,“差点把娃扔给同学家里”,她自己笑称以后再也不敢偷懒。“续航焦虑”这个词,不光新能源轿车有,小区里的宝妈们早体验过一遍。
要想彻底解决这种尴尬局面,其实很简单——换成20Ah的大容量版本就行。同样路线,同样速度,人家能多跑快一倍不止。按照计算公式(速度25KM/h、电机功率400W),12Ah理论上36公里左右;而20Ah妥妥60公里起步。这下别说接送孩子,上班族每天通勤加逛超市,都不用隔三岔五琢磨插座在哪儿。
但事情哪有那么美?大容量背后还有重量问题等着你呢!我自己去年帮父母挑了一辆带20Ah的大号铅酸组,一块7公斤重,一共四块28公斤,比原来4.3公斤*4=17.2公斤重出10多斤。我爸第一次抬起来吓一跳:“这玩意咋跟搬煤球似的!”后来干脆固定死,不让他随便拆卸。“反正你又不比赛提速,多沉点结实。”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的新国标把整车重量限额从55公斤调到了63公斤,也就是说厂家可以用厚一点钢管焊架子,再塞进更大的蓄电池。所以近两年新出的车型,看着骨架粗壮不少,我表弟直夸:“坐垫终于不会塌屁股啦!”
价格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我特地查了下超威家的报价:单独买一个48V 12Ah要450元,以旧换新270元;而同品牌20Ah则分别是580和380元。一对比,新款贵130-110块钱。但仔细算算寿命——前者一年到一年半就得考虑报废,而后者基本撑个两三年没啥压力。不少街坊掰指头算账,“花一次钱省两年麻烦,这帐划得来。”
其实很多人疑惑,为啥同样是铅酸,越大的反而活得久?道理还挺科学:400W马达每小时吃掉8.33安时(400÷48),可怜的小号只允许最大6安时持续输出,高速运转的时候总处于透支状态,就像手机开黑游戏发烫耗损快。而大号每小时支持10安时输出,用起来游刃有余,自然老化慢、发热低、不容易罢工。有网友评论贼形象:“小水壶烧开水肯定累,大水缸煮粥才稳当!”
讲究质量的人,还会盯住整台车子的结构变化。从前为了减轻自重,好些厂家用薄壁钢管做骨架,有次朋友撞个树杈竟然弯了一根横梁。他苦笑:“省出来几斤铁皮,全贴补维修费去了。”现在标准提升之后,新国标车型普遍加强筋骨,更耐造、更安全,也方便塞进高配版的大容量蓄电池,对应需求升级一步到位。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一步登天。有朋友预算有限,只活动方圆十公里以内,上班、遛狗、小孩兴趣班轮流切换,那确实够用。不然真像隔壁阿姨讲的,“一天最多出门三回,还怕它掉链子?”
另外政策方面越来越严,现在不仅要求挂牌照、行驶证,还有保险和头盔这些硬性规定,小城市摩托禁行连带影响轻便摩托、电摩都被限制,但唯独这种按新国标走线的纯正“非机动车”还能畅通无阻。很多家庭图省事、省手续,就是冲着不用驾照、不担心查扣去买它。
不过提醒一句,这类车辆只能载十二岁以下儿童,大人互相搭乘属于违法行为。我舅妈曾经拉外孙女放学,被交警拦下来检查证件,好在手续齐全,就是因为载的是未成年人才没罚款,她回来说“幸亏提前问清楚,要不丢脸丢大发”。
还有细节不能忽略,比如刚提的新车最好第一时间备齐合格证、购票发票,还有3C认证书,到当地交警队办理绿牌登记。一旦遇上突击检查或者交通事故,有据可依绝对放心。有网友神评吐槽:“谁让咱生活在规矩越来越精细化时代呢?”
实际体验里发现,大部分宝妈爷爷奶奶选择这种配置,无非图安全慢速代步,顶多25码上下,比拼刺刀飙风的不现实。遵守交通规则、不逆行、不抢道,在非机动车道靠右慢悠悠溜达,也是种幸福日常。“咱不是赛车手,把娃送平安最重要。”社区微信群经常有人这么留言,很真实很朴素的一句话,却扎在人心坎里头。
如果盘点一下日常装备,你会怎么选?假如明天需要连续骑40公里办事,中途不能充电,你会冒险试试老款的小号续航模式吗?还是果断加钱升级“大胃王”?欢迎晒晒自家的奇葩经历,比如哪次被坑惨过,又有哪些意外收获,说不定下一位纠结党正等你的神回复救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