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丰田bZ5端上台面,舆论场里尽是“丰田这回是动真格了”的喧嚣。
这话听着,总觉着哪里不对劲儿。
莫非之前的丰田,都是在玩票?
这背后,暗藏着不少值得咂摸咂摸的门道。
坦率讲,bZ5这车,卖相颇为吸睛,配置也算过得去,定价也还算平易近人。
初略一瞅,着实让人觉得丰田开始纡尊降贵,铆足劲儿搞电动车了。
可定睛一想,这份“动真格”,是不是有点儿黄花菜都凉了才来?
您瞧瞧,眼下国内新能源这片红海,都卷成了什么模样,各路豪杰恨不能把十八般武艺都亮出来,就为了争夺那点儿蝇头微利。
反观丰田呢?
似乎一直慢条斯理,直到如今才祭出一款像样儿的电动车。
这“动真格”,莫不是有点儿迫不得已的意味?
有人说,丰田这是谋定后动,不想像其他车企那般,一上来就剑走偏锋。
这种论调倒也并非全无道理。
毕竟,丰田一贯以皮实耐用著称,在电动车这块新地盘上,肯定也想延续这份金字招牌。
可问题是,市场这玩意儿,可不会等你徐徐图之。
您看,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弄潮儿,早就把蛋糕分食得七七八八了。
留给丰田腾挪的空间,还剩几许?
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窥见问题的严峻性。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已然突破三成,而丰田的市场份额,却远逊于此。
当然,也不乏有人替丰田开脱,说什么它在布一盘大局,氢能源才是丰田的命脉所系。
这番说辞,听起来颇为高屋建瓴,但客观现实是,氢能源的普及,道阻且长。
而且,即便氢能源是未来趋势,莫非就意味着当下可以对电动车市场视而不见?
实则,丰田的“动真格”,映射出的是一种如坐针毡的窘境。
这份窘境,源于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恋栈,也源于对新能源市场发展态势的误判。
往昔,丰田仰仗燃油车在全球市场叱咤风云,日子过得太过安逸了。
以至于,当新能源这股洪流袭来时,一时有些手足无措。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丰田的“动真格”归因于技术沉淀和战略调整时,是否忽略了背后更为深层的缘由?
那便是,面对全新的市场生态,丰田的思维定势和组织架构,是否能够与时俱进?
须知,电动车可不仅仅是把内燃机换成电池这般简单。
它牵涉到供应链管理、软件开发、用户体验等诸多环节。
而这些,恰恰是传统车企的软肋所在。
说白了,丰田若真想在新能源市场有所斩获,单凭一款bZ5是远远不够的。
它亟需从根本上革新自己的思维模式,拥抱新兴技术和商业范式,方能真正“动真格”起来。
就好比当年的诺基亚,明明手握雄厚的技术家底,却由于抱残守缺,最终被智能手机的浪潮所裹挟。
丰田会不会重蹈覆辙?
这还真未可知。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唱衰。
毕竟,丰田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影响力有目共睹。
只要它能够放下身段,真正拥抱变革,仍旧存有翻盘的契机。
只不过,留给丰田的时间,的确不多了。
与其说“丰田动真格了”,莫不如说“丰田开始挠头了”。
这种挠头,能否转化为迎头赶上的动能,最终赢得市场的青睐,还得看它接下来的表现。
毕竟,光喊“动真格”,是远远不够的。
践行,才是试金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