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为何要在欧洲市场“死磕”

中国汽车这几年在欧洲折腾得挺大动静的。不是那种小打小闹的试水,而是实打实的往里钻,份额蹭蹭往上窜,到2025年9月已经占了7.4%,创了历史新高。想想看,欧洲这地方,汽车工业老底子深厚,德国法国意大利那些老牌子盘踞了好几十年,中国车企凭啥非得死磕?

份额攀升,壁垒高筑

中国汽车,为何要在欧洲市场“死磕”-有驾

中国汽车进欧洲,不是头一遭,但2025年这势头,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前三季度,销量累计523,724辆,同比猛增83%,市场份额从去年的2.9%直接翻到5.3%。

再细看,上半年欧洲28国总销量684.4万辆,中国品牌卖了34.7万辆,增幅91%,份额5.1%,就差奔驰那0.1%了。9月单月更猛,比亚迪、上汽MG、奇瑞这些牌子销量翻倍,PHEV份额蹿到20%,EV占11%。

中国汽车,为何要在欧洲市场“死磕”-有驾

可这份额来得不容易。欧盟从2024年10月就开始加关税,临时反补贴税最高45.3%,吉利中招18.8%,比亚迪37.6%。结果呢?对欧出口当月就降30%。港口堆着车,关税一压,价格水涨船高,欧洲买家本来就精明,性价比一打折,订单就黄了。

欧盟委员会那帮人还不是光加税,还整R155信息安全、R156电池溯源这些隐形关卡,车机数据加密稍有不合,船就得在港口趴窝,仓储费一天天往上翻,上千万欧元说没就没。

中国汽车,为何要在欧洲市场“死磕”-有驾

更别提海运这破事了。中资滚装船只才占全球7.6%,旺季运价飙40%,交付周期翻倍。2024年红海闹腾,苏伊士运河货运减七成,绕好望角多俩星期,电池模组一断,工厂就停12天,损失几千万。

供应链这么脆弱,欧洲那边售后跟不上,维修等20天,用户一气之下投诉堆成山,业务直接关停。品牌偏见也烦人,早年车型中控屏大、座椅热是亮点,可媒体一试驾,说驾驶质感差,销量就蔫了。

中国汽车,为何要在欧洲市场“死磕”-有驾

其实,这些壁垒听着吓人,但中国车企早摸清了门道。欧洲市场不是光卖车那么简单,它是全球汽车链条的核心,占了这儿,就能验证技术,顺带拉动产业链。2025年上半年,中国EV产量全球72%,欧洲才15%,这差距摆着,中国车企去欧洲,不是求活路,是抢先机。

欧盟自己也纠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报告说,关税从“胜利”变“反思”,技术共享难了,欧洲车企成本高、电池少,卖不起大众EV。中国品牌价格亲民,渗透快,份额升得他们睡不着。宝马大众这些,2025年利润预期下调,销量在中国市场也低于预期,高管直呼竞争猛。说白了,死磕欧洲,是为了不让别人卡脖子,早布局早受益。

中国汽车,为何要在欧洲市场“死磕”-有驾

本土深耕,体系突围

份额上来了,壁垒没破,咋办?中国车企的招是本土深耕,从卖产品变建生态。这不是空谈,2025年动作频频,吉利10月23日在英国推国际EX5,起售31990英镑,国内价三倍,定位高端。

25家销售网点起步,年底50家,计划2026年100家。目标直指2030年英国年销10万辆。比亚迪呢?经销商网扩得飞起,PHEV和EV双管齐下,7月在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德国四国销量增4.7倍,份额升1.1%。

中国汽车,为何要在欧洲市场“死磕”-有驾

本地化是关键,早年出口模式是国内造整车运过去,占新能源出海七成,可关税一咬死就疼。2021年起,转散件组装,电池电机运海外拼,物流省30%,还能绕点关税。

匈牙利泰国建厂,上汽MG4就这样避开关税,7月欧盟销量冠军,德国占12%。奇瑞接手西班牙原日产厂,和EV Motors合作,本土产降低成本。广汽长安学德国经验,体系化深耕,2025年欧洲门店超150家,领克极氪捷克奥地利瑞士全覆盖。

中国汽车,为何要在欧洲市场“死磕”-有驾

体系突围得三板斧齐下。先是品牌,从性价比转心价比。吉利2006年入股伦敦出租,2018年推TX5新能源出租,现在投路特斯阿斯顿马丁,生态链拉满。欧洲用户重底蕴,轻堆砌,中国车企反向合资,技术换信任。MSCI ESG评级AA,碳中和承诺亮眼,中英绿行战略互补,英国本土大众品牌缺口大,新入者好接纳。

产能从输血变造血。吉利考文垂米兰哥德堡设计中心落地,多元文化磨合,底盘调校贴欧洲路况。研发分歧有,延期半年错旺季,但磨出来了。零跑合作加速全球化,小鹏科技突破,IAA 2025展上多样路径显露。布鲁盖尔报告说,欧洲车企生产贵,中国规模制造优势大,本地厂一建,供应链稳了。

渠道全链路。体验店沉浸式,前端感知强;配件仓英法德铺开,售后48小时;数据中心合规,避亿欧元罚。早期数据回传违规吃亏,现在本地中心建好,投诉低。

2025年1-10月,吉利新能源出口增218%,EX5希腊马来西亚巴西纯电榜首。双核驱动,中国市场大本营供现金流和技术,市占10.4%稳第二,海外验证品牌。研发投2500亿,AI固态电池智能驾驶全覆盖。

这套打法,接地气又实诚。不是光喊口号,数据说话,特斯拉2025年欧盟销量降43.5%,7月仅6600辆,份额0.7%,比亚迪1.1%。中国品牌7月四国增4倍,英国意大利828%和1018%。

欧盟补贴变,Model 3超4.5万欧元丢资格,MG4低价享6000欧元,销量18万,特斯拉10.8万降33%。死磕这儿,体系一成,就能从水手变船长,欧洲不光是市场,还是跳板。

中国汽车,为何要在欧洲市场“死磕”-有驾

全球辐射,前景可期

本土站稳,辐射全球就顺了。英国脱欧后,没跟欧盟加税,2025上半年纯电销量增34.6%,超德国成欧洲第一。中国车企桥头堡选这儿,政策风险低,产业互补强。吉利EX5上市,PHEV跟进,英国街头充电桩多,EV车流串联。欧洲整体,2025年三季度中国电车212,563辆,占15%,沃尔沃路特斯极星算上更厚实。

中国汽车,为何要在欧洲市场“死磕”-有驾

前景呢?说实话,乐观但得稳扎。欧盟高官暗示,对在欧中国厂下手,保护本土业。梅赛德斯CEO康林松警告,关税让技术共享难,欧洲转型博弈大。德国能源劳工成本飙,大众缺110亿欧元,裁员降级在即。

中国车企呢?出海白皮书说,从出口冠军变规则制定者,下半场靠品牌升级、合规适配。2025年欧洲渗透规模化,广告投体验中心建,拉美中东跟进。

中国汽车,为何要在欧洲市场“死磕”-有驾

全球看,中国9月世界份额38%,丰田11.3%。新能源渗透60.5%,四年增十倍。吉利10月新能源17.7万,超特斯拉全球第二,总134.5万增106%。

这势头,欧洲死磕值。欧盟反思关税教训,合作空间有,中国车企平和坚定,IAA展多样路径,零跑长安广汽小鹏各显神通。合规成本高,单市场数据中心2000-3000万,但韧性足,双核支撑,现金流稳。

中国汽车,为何要在欧洲市场“死磕”-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