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接连爆雷,数万车主沦为“孤儿”:这场资本游戏该由谁买单

浙江一位哪吒U车主今年3月卖掉了自己开了不到一年的车,成交价仅7万元。

这辆官方标价超过11万的新能源车,一年时间贬值超50%,而如今二手商甚至放话:“5万都没人敢收。 ”

新势力接连爆雷,数万车主沦为“孤儿”:这场资本游戏该由谁买单-有驾

更让他后怕的是,售后电话早已无人接听,“如果电池坏了,难道要自己掏十几万换?

这样的故事不是孤例。

在广东某威马汽车维修点,车主李女士举着断裂的保险杠等待了三个月,至今未等到配件。

“厂家说倒闭就倒闭,我们连投诉都找不到人。 ”她的车机系统半年前就已断网,导航和远程控制功能彻底瘫痪。

打开各大投诉平台,关于造车新势力的关键词触目惊心。

高合车主集体控诉“承诺的终身质保变成废纸”,极越车主发现官方APP突然清空用户数据。

一位绿驰车主晒出账单:更换电机自费4.8万,比燃油车贵出三倍,“买得起却修不起”。

这些车企倒下时,最惨烈的战场不在董事会,而在二手车市场。

上海某二手车商直言,现在看到新势力品牌就头疼:“天际汽车去年还能卖8万,今年直接进报废厂估价。 ”

他展示的收购清单显示,指导价23万的极越01,如今收车价跌破2万,“拆了卖零件都比整车值钱”。

维修体系崩塌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发酵。

北京某哪吒4S店员工透露,仓库里积压的电池模组已被法院查封,“客户订的配件全卡在物流环节”。

有车主尝试网购三电配件,却收到警告:“非官方渠道改装,将失去剩余质保资格”——尽管所谓的“官方”早已消失。

资本狂欢的背后,是消费者在承担试错成本。

某倒闭新势力前高管私下承认,公司70%融资用于营销造势,“真正投到研发的钱不到十分之一”。

新势力接连爆雷,数万车主沦为“孤儿”:这场资本游戏该由谁买单-有驾

他们曾花800万请明星站台,却克扣供应商货款,导致关键零部件存在设计缺陷。

更荒诞的剧情发生在用户数据领域。

多名游侠车主发现,车辆每天仍在后台自动上传行驶数据,但接收方变成了陌生的科技公司。

“我们就像裸奔的试验品,连隐私都成了破产清算的资产。 ”一位车主在维权群愤怒质疑。

保险公司也开始用脚投票。

深圳人保业务员透露,部分新势力车型续保时保费暴涨200%,“精算模型显示这些车五年后存活率不足30%”。

有特斯拉车主被误伤:“我的车没问题,但保险公司说整个新势力阵营都是高风险标的。 ”

法律防线在资本游戏中脆弱得可笑。

江苏法院近期审理的博郡汽车破产案显示,2000万售后保证金被列为普通债权,清偿顺序排在银行和员工之后。

“三电质保承诺书? 那只是宣传单页,不具备法律效力。 ”被告律师的辩词让庭审现场一片哗然。

社交媒体上,绝望的车主们开始自救。

他们组建“烂尾车”互助群,分享如何从事故车上拆解可用配件。

有人戏称这是“赛博朋克修车法”:用威马的屏幕替换天际的中控,拿拜腾的电池给哪吒续命。

资本撤离后的真空地带,灰色产业悄然滋生。

闲鱼上出现大量“新势力破解改装”服务,宣称能绕过厂家锁死的电池管理系统。

新势力接连爆雷,数万车主沦为“孤儿”:这场资本游戏该由谁买单-有驾

但这些野路子的代价不小,广州一辆私自改装的三元锂电池车在地库自燃,烧毁了相邻三台豪车。

监管部门接到的投诉记录暴露了系统性风险。

仅2024年上半年,关于新势力售后失联的投诉激增470%,涉及23个已停产或濒临破产的品牌。

有工作人员私下抱怨:“上午刚建档的企业,下午就收到破产通知。 ”

这场危机甚至波及到充电基础设施。

多个倒闭品牌合作的充电桩停止运营,车主发现专属充电站变成“僵尸桩”。

更糟糕的是,部分车企为融资抵押了充电桩资产,债权人正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手零件市场的畸形繁荣折射出行业困局。

河北某拆车厂老板展示着堆积如山的新势力车架:“这些车平均车龄不到两年,拆解价比废铁高不了多少。 ”

他指着一排天际ME7苦笑:“新车三十万,现在电机总成回收价八百,还不够付拆解工时费。 ”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最新报告令人心惊。

抽样调查显示,87%的新势力车主不清楚车企的债务状况,64%的人购车时被诱导签署“免责条款”。

“销售当时说终身质保,现在才明白‘终身’指的是企业寿命,不是我的寿命。 ”一位高合车主的话在网络上疯传。

这场资本游戏留下了一地鸡毛,而买单的永远是普通人。

当浙江那位哪吒车主握着7万元卖车款时,他或许该庆幸及时止损——据说现在同款车型的收购价,又跌了五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