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H6L官图和配置曝光引发热议,市场是理性选择还是盲目追新,关键还是看消费者自己的真实需求
说实话,哈弗刚刚公布的H6L官图,我一看就觉得挺有意思的。朋友圈那边,炸锅的声音都有:老神车要卷土重来了?不过也有人在想:我刚提了H6,是不是得考虑原地放弃?。这事到底怎么个想法,还是得拆开看。
先别急着讨论新车的长相或配置变化,回头看在售的H6,这款车我倒是开了不少。9万多的起售价,轴距2738mm(这个数字我没办法不想起家里那台脚踏车的轴距),用了几年,油耗和故障率都被不少车主晒过,特别是用了1.5T和2.0T的版本。H6就是个货真价实的家用车,有点硬派的感觉,空间虽然还凑合,但满载五个人,后排腿部空间明显够呛。悬挂偏硬,对城市普通的路面来说,尤其是在一个边上堆满坑坑洼洼的城市,坐起来还是硬邦邦的。这也得看怎么用。你要是上下班时间心情好点,倒也还能忍,毕竟价格便宜,货源充足。
这让我突然想起一个事——你们有没有那种套路?就是买车之前说得特别玄:我要一个舒适、安静、又省油的车。然后一进去看,发现其实占最大比重的还是对价格敏感,只要不出幺蛾子,不折腾的,基本都能接受。可话又说回来,像我这儿,朋友常说:你手头有车,百公里油耗能控制到15L以内就行。——这是估算的体感,在城市开,不算特别省油,但还在能接受范围。
这就说到了重点——哈弗H6的优点:价格实在,货量充足,不用担心买不到,维修也便利。但缺点也明显—空间略紧,悬挂偏硬,其实早就被市场验证过了:这就是个二线城市家用第一款,适合预算有限、对空间和舒适性没那么讲究的人。
然后,关于H6L,哈弗放出的官图显示出明显更大气的身材。长到4800mm,轴距直逼2800mm级别,后排坐人不用担心追尾压腿,地板还纯平。这点我不禁想到,家里带娃的朋友说:带娃去哪都要考虑到座椅的安全和空间。,我还翻了下笔记,发现H6L的后排靠背支持多角度调节,像我那朋友,平时带娃出去,安全座椅放得稳稳当当,空间足够,多点调节总比死板的硬邦邦强。
芯片也是一大亮点,升级到8155,16G运存。这个不算特别牛逼的配置,但用起来是真的顺畅,语音助手连续对喷都不卡壳。想象一下:带娃出门,唤个开启空调,不用等半天,整个流程都能连接顺畅。对比H6的老系统,无线连接时偶尔卡顿,体验差不少。上市时间还没确定,优惠幅度也不明朗(这个我觉得没必要太折腾,反正都还得等车到),首批的数量少,也就是说,可能得排队。
光看配置,H6L更像是给我自己家庭生活的一次加码。更大空间、更顺滑的变速箱、更安静的高速巡航体验,都是我心中的追求。但,这其实也挺套路的——价格会不会马上涨呢?估计新车价还不能用白菜价两个字形容,起码得超过10万才能说得通。那会不会剩下价格背后,那个你想要的小空间都能得到更好的优化版——没细想过,但我猜这就是市场的套路。新车出来,残值会不会比H6低?这个担心有点大了,毕竟买车不光看目前,还得考虑未来。
假如家里只有一个用车名额,预算又有限,你会怎么选?我这脑袋里一直盘算:要是预算踩线,能用的预算还在10万到11万左右,直接买H6真是稳妥,什么新鲜配置都没落空。反倒是H6L,大概率入门价要上10万+,折算下来每个月还要多付一两百,能忍受的,才值得放手等。你有没有那种等着刷新,然后又怕错过最划算的感觉?我很清楚,市场从来不缺性价比,但缺的是一个看得清自己需求的理性。
这让我想起,在销售那边,我听过一句话:新车一出来,价格通常不会第一天就跌。,我也听过修理工说:新车刚上市,那修问题少,后面磨合问题多。(虽然表面上看是技术问题,实际上也涉及供应链和零配件成熟度)供应链的博弈正像个大厨拼菜,少了点小料,菜味就不对。没错,我有一次看过一份长城的供应链资料,里面说,核心芯片、热管理系统,都是进口,特别依赖一些品牌。有点像打仗:打得好,供应链稳,产品自然也就稳了,反之就不用指望出个完美的车。
你们觉得,这样的硬核升级,能不能真让车打开差异化?还是说,市场已经惯了新鲜感+盼望大降价的套路?对我来说,这个答案还没明晰。但兄弟姐妹们,买车还不是看自己口袋,活得顺不顺畅最重要。
(这段先按下不表)小城市里,车还要考虑上海车的心酸试驾经验(其实我还没试过,因为怕太刺眼),而大城市,空间和配置成了更刚需的因素。你心里还会不会记得那次带娃出去,碰到一辆新车,安全带装错的小细节让我觉得,真不光是配置堆砌,细节决定成败。
所以,下一次朋友问我:你看,H6L会不会很抢眼?我只想说——看你怎么用,就是那句老话:需求决定买哪款。你会不会觉得,这句话太官方?其实挺有道理。
对车的你还能猜到点啥?我嘛,也就随便猜猜——也许,用不了几年,谁都知道,空间不是唯一的标尺,智能化和后续服务,才是硬核。对啦,你觉得一辆车,最后还是得看装在身上的满足感吧?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