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5000台机器人呢?"当特斯拉突然按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量产暂停键,资本市场瞬间炸开了锅。马斯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个新能源巨头为何要在机器人项目即将量产之际紧急"回炉重造"?
性能飞跃还是无奈返工?
最新曝光的供应链信息显示,特斯拉正在对Optimus进行"全身大手术"。据内部人士透露,第三代Optimus将搭载Grok语音交互系统,关节电机过热、灵巧手负载不足等硬件痛点将得到针对性改进。与2023年发布的二代机型相比,新版机器人自主操作成功率预计提升40%,这让人想起马斯克那句"要么做到极致,要么干脆别做"的狠话。
但细看暂停生产的时机颇为微妙。原项目负责人米兰·科瓦奇6月初刚刚离职,接手的AI软件副总裁阿肖克此前主攻自动驾驶,这种人事变动暴露出特斯拉在机器人领域的阵容调整。更值得玩味的是,停产恰好发生在完成年度目标21%(1000/5000台)的关键节点,这不禁让人质疑:到底是技术迭代,还是前期设计存在重大缺陷?
马斯克的机器人野心与现实困境
翻阅特斯拉近期的财报会发现,机器人业务承载着比想象更重的期待。在传统车企价格战白热化的当下,2-3万美元售价的Optimus被视为特斯拉突围的"第二曲线"。但现实情况是,截至5月底生产线仅维持着日均6台的蜗速,与马斯克承诺的"年产5000台"相去甚远。
硬件层面暴露的问题尤为棘手。目前测试中机器人灵巧手连500克物品都难以稳定抓取,关节电机连续工作30分钟就会过热保护,这些基础性能缺陷直接制约着商用落地。更糟的是,特斯拉内部正同时测试三种不同的技术路线,这种"广撒网"式的研发暴露出技术路线尚未定型。
战略卡位还是资本游戏?
选择在股东大会前夕暂停生产,马斯克显然在下一盘大棋。考虑到特斯拉已有六年未发布全新车型,Robotaxi刚刚起步,Optimus无疑是提振股价的重要筹码。但资本市场留给特斯拉的耐心正在消磨——今年上半年5位高管离职,北美销售副总裁奥米德6月底出走,管理层动荡加剧了外界质疑。
知情人士透露,第三代Optimus将在软件层面引入更多合成数据训练,这意味着特斯拉试图用自动驾驶的技术积累赋能机器人。这种技术迁移若能成功,不仅能解决当前动作成功率低的痛点,更将确立特斯拉在具身智能赛道的领先优势。正如马斯克所言:"未来的特斯拉首先是一家AI机器人公司,其次才是车企。"
当科技狂人遇上现实骨感,Optimus的命运恰似特斯拉转型的缩影。或许正如其名字"擎天柱"的寓意,这个两足机器人正肩负着撑起特斯拉未来的重任。只是不知道,这次技术迭代是迈向星辰大海的关键一步,还是又一个跳票的"火星计划"?唯一确定的是,在AI革命的下半场,留给人形机器人试错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