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车企新突破,传统汽车产业迎来大变革

抓住新机遇宜宾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思路

智能网联车企新突破,传统汽车产业迎来大变革-有驾

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这几年可是大热门,因为全球在环保节能上越来越讲究,然后就带动了智慧出行,各地都争着布局,宜宾也不例外,最近有个事很热,就是市长杜海洋专门去了三江新区调研,不过大家常常听到调研调研,却很少有人真的明白,这种调研背后其实藏着怎样的产业新机会,今天我想换个角度聊聊宜宾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到底如何才能在激烈竞争里走得更远?

大家很容易会达成一个共识,新能源汽车要成气候,不能只是搞生产,还要拼创新、拼配套、拼服务,简言之,得靠整个生态链来支撑,光靠一个头部企业,或者一个概念,早晚会力不从心,因此,我认为,宜宾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要更大胆突破,核心逻辑应该是“本地化全链条创新与协同”,只要生态能做起来,优势才会长期稳固。

智能网联车企新突破,传统汽车产业迎来大变革-有驾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想“到底什么叫本地化全链条创新?”这里的创新不光是搞新技术,或者更新车型,关键还在于本地配套环节够不够强,杜市长这次去调研时,也特意提到要完善本地零部件配套率,这就很值得注意,为什么呢?因为虽然有凯翼这样全国资质的龙头企业,如果本地的零部件工厂跟不上,一旦市场需求暴涨,生产和交货就会受限,这不仅影响企业扩张,甚至可能被更大规模的外地配套所替代。

大家可能不知道,国内像广州、重庆都在拼全产业链,广州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实现了70%以上的本地配套率,因此,无论遇到啥问题,反应特别快,更容易拿到重点项目支持,再比如上海,除了整车厂,他们的动力电池、智能驾驶软件都是和上下游企业一起搞联合创新,于是就形成了产业生态的闭环,这才是宜宾真正要对标的学习方向。

智能网联车企新突破,传统汽车产业迎来大变革-有驾

然后说回宜宾,比如常翼、凯熙等零部件企业,虽然在积极扩产,可实际上,在核心技术比如电驱动系统,动力电池散热方案,以及智能网联系统方面,比起全国龙头还有差距,这里就得提出一个新点子不单要做工厂扩张,更要在科研联合上下功夫,比如是不是可以成立本地新能源汽车创新联盟,由整车、零部件、软件公司一起搞项目申报,又高校和企业联手共建实验基地,这样既能吸引技术人才,同时也能提高创新成果转化速度。

说道人才,很多人都知道高学历人才很重要,要让年轻人愿意到宜宾来,营商环境也要“有温度”,市里此次开展“宜企暖心、解难纾困”这一类专项服务,就是为了让企业安心发展,其实如果同步出台一些针对创新人才的落户奖励和生活服务,结合高新园区的公寓、交通等配套,那么对人才吸引力会更强,这种生态效应,远比给单一企业砸钱更有用。

智能网联车企新突破,传统汽车产业迎来大变革-有驾

还有个关键环节不能忘,那就是市场拓展,市场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靠单一车型能有多大突破,而需要企业适时结合本地优势,积极对接海外和东南亚等大市场,比如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了120%,其中比亚迪、吉利等品牌就是靠全链条发力,才把车卖到了欧洲和南美,因为宜宾区位联通南方,完全有条件和重庆、成都形成外贸合作带,这就要求本地企业大胆走出去,像凯翼、宜瑞等企业,可以考虑定期组团参加国际车展,顺便对接国外经销商,形成市场多元化布局。

安全和环保一直都是底线,这方面宜宾也有不少探索,比如本地已有零部件厂家引进了智能监控系统,对每批次出厂产品进行质量追溯,还有新建的绿色测试实验室,可以实时检测车辆排放,这些举措,虽然看起来是流程管理,但其实与生产创新和市场拓展息息相关,因为只有让用户深信产品安全环保,品牌才能真正长久立足。

智能网联车企新突破,传统汽车产业迎来大变革-有驾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一句既然全链条创新这么重要,那么宜宾还可以做些什么,才能把当前这个机会变成长远的产业优势呢?综合来宜宾想快速崛起,不能只靠政府推动,更需要企业自发互补协作,需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投资机构共同参与,于是才能形成良性产业生态,这样不但可以让智能网联汽车在本地扎根,还能促使整个城市向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发展转型。

,要问的是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竞争里,宜宾如何才能既突破技术瓶颈,又稳扎产业生态,同时打造出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名片?或许,答案就在于,每一个参与者都愿意多走一步,联手创新一次,那么这个未来,谁说不会更出彩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