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车型全线换代后仅获1.1万订单,问界紧追其后引发热议

说实话,瞅着“理想”和“问界”这俩主儿,订单数咬得这么瓷实,我脑子里头一个念头是:嘿,这俩牌子,卷起来那是真不含糊!

理想这边,全线更张才第二礼拜,照理说该是摧枯拉朽,结果订单量就被问界给赶上了。

理想车型全线换代后仅获1.1万订单,问界紧追其后引发热议-有驾

这就好比科场得意,你觉着自己胸有丘壑了,结果放榜一看,隔壁老王家的崽子跟你中了同一个名次,这不得怄死?

那么问题来了,理想这波换代,莫非是“咋呼得震天响,落地没几两”?

新玩意儿是真材实料,还是纯粹靠吆喝?

依我看,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

理想的路数一贯清晰:拿捏住家庭用户,主打一个“超级奶爸车”的调调。

肚量大、配置齐、增程式,既消解了里程焦虑,又餍足了全家出游的念想。

是以,理想的交付效率向来不赖,有多少单子就消化多少,不像有些个牌子,动不动就“遥遥领先”,然后让车主苦等,望眼欲穿。

可这种“现趸现卖”的法子,也有个抓襟见肘的地方:手上空空如也,没啥屯货。

理想车型全线换代后仅获1.1万订单,问界紧追其后引发热议-有驾

这就好比庄稼把式收成不错,赶紧出手,手里不攒隔夜粮。

短视之,资金回笼是快了,可一旦撞上市场风吹草动,就容易顾此失彼,捉襟见肘。

反观问界,倚仗着华为这棵参天大树,玩的是另一手乾坤。

鸿蒙智行带来的智舱体验,外加华为在技术上的背书,让问界在智能化这块儿拥有莫大的磁吸力。

更要紧的是,问界手里攥着海量的待交付订单。

就拿问界M8来说,意向金都突破8万了,交付才三千多台,这中间的鸿沟,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就像咱寻常置办物件,预售期是长了些,优惠力度也诱人,可等真正到手,说不定那股新鲜劲儿早就泄了。

但对于厂家而言,预售订单就是压舱石,能让他们更好地擘画生产,抵御市场变幻。

所以,明面上看,理想和问界是订单量咬得死死的,骨子里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营生经在掰腕子。

理想车型全线换代后仅获1.1万订单,问界紧追其后引发热议-有驾

理想图的是快刀斩乱麻,问界谋的是细水长流。

到底鹿死谁手,还真不好盖棺定论。

当然,除了自家营盘里的事儿,整个大气候也左右着消费者的抉择。

新能源车市,杀得那叫一个刺刀见红,各家都在飙技术、拼身价、卷服务。

可选项多了,大家伙儿自然也就愈发挑剔起来。

况且,现在置办座驾,掂量的维度也愈发繁复。

除了惯常的性能、价码,还得瞅瞅智能化段位、品牌风评、售后服务等等。

这就要求车企不仅要铸就好车,还要善于吆喝,做好售后,甚至要学着讲故事,才能俘获消费者的芳心。

回到起初的问题,理想这回全线更张,当真就后继乏力了吗?

理想车型全线换代后仅获1.1万订单,问界紧追其后引发热议-有驾

依我看,现在盖棺定论,未免操之过急。

毕竟,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消费者的心也是海底针。

理想到底能不能守住新势力魁首的宝座,关键还得看接下来的走势。

但有一点可以敲钉转脚,这场“理想”和“问界”的角逐,归根结底是普罗大众得了实惠。

究其原因,唯有竞争,才能带来精进,才能让车企们死磕到底,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这就好比两只狸猫争抢一条鱼,最终可能鱼没捞着,却让旁人捡了个便宜。

是以,咱不妨搬个马扎,静候好戏开锣。

看看这两家新晋势力,到底谁能在这场白热化的市场搏杀中脱颖而出,最终问鼎。

而对于你我这些升斗小民来说,关注这些车企的动态,或许也能从中管窥一二未来出行的走向。

毕竟,谁不想拥有一辆更聪慧、更舒坦、更省钱的座驾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