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降价潮退去?
新能源汽车发展得挺快的,市场竞争也很激烈,这两年车价确实是降了不少,车企之间的价格大战一轮接一轮,看得人直呼“太厉害了”。不过今年感觉这价格战没怎么打起来,厂家在宣传推广上也变得小心翼翼的。现在国内汽车市场好像有点要到转折点了。
轿车市场涨价潮悄然兴起
当然啦,也不是所有车型都不搞降价促销了。根据一些数据来看,今年1月有7款车降价,2月增加到21款,到了3月有23款车在降价。乍一看好像降价的速度没减缓,但实际上跟去年比就能发现,降价的趋势确实是慢下来了。去年3月份就有51款车在降价呢!所以啊,在经历了去年轰轰烈烈的价格大战之后,很多汽车厂家现在都冷静下来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疯狂降价了。
汽车价格战渐退,车企如何继续“内卷”?
那为啥现在降价潮慢慢过去了呢?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嘛,现在的新车刚上市的时候定价就很“香”,这是厂家经过好多次讨论和计算后定出来的相对有竞争力的价格。所以能再降的空间确实不大了,老是降价车企也扛不住啊。第二呢,靠大幅降价抢市场、争份额的风潮已经过去了,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智了,买车的时候不光看价格,还会考虑车子保值率、质量这些因素。
那接下来汽车厂家还能从哪些方面继续“内卷”呢?
车企拼技术,智能化+政策驱动双轮转
现在啊,你看各家车上的配置和设计都做得特别到位了,各大汽车厂家就像八仙过海一样,各有各的招数,用各种亮点来吸引咱们这些消费者的注意。所以到现在,真正硬核的技术才是车企们要拼的关键。
就说智能化吧,虽然说起来是个老话题了,但往前看的话,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呢。特别是三月份出了那个辅助驾驶的安全事故以后,大家对这个事儿就更重视了。
再看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和其他三个部门联合发了个通知,叫《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他们就是想推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智能网联汽车能更快地普及开来。像上海这样的9个城市,还有“北京的那个基于新型储能的V2G车网互动协调调控试点项目”之类的30个项目,都被列入了第一批试点名单里。
车企不再随便用“智驾”这个词了
四月份的时候,工信部那些部门发了个文件,说车企不能再用“智驾”或者“高阶智驾”这些含糊不清的说法了,得统一改成“辅助驾驶”,或者加上个智驾的等级再叫它辅助驾驶。这文件一出,各大车企就赶紧把“智驾”改成了“智能辅助驾驶”。而且在宣传的时候呢,也没以前那么吹嘘那些智能驾驶的功能了,说得没之前那么起劲儿了。
车企加速冲刺高阶辅助驾驶
车企在智能化方面越来越拼了。之前只听说过L3级辅助驾驶,但一直没啥动静,今年就要量产了。华为现在是辅助驾驶的老大,最近又推出了新一代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ADS 4,还首发了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负责人靳玉志说,到2025年,L3级别的辅助驾驶可能就能商用啦。
上汽也不甘落后,旗下的智己汽车宣布今年会推出L3级别的量产自动驾驶系统,而且L4级别的无人出租车也将在上海浦东机场到迪士尼的线路上开始运营。
再往前看,今年2月份的时候,比亚迪提出了“智驾平权”的概念,开启了今年的主题。之后长安、吉利这些车企也跟上了步伐,让辅助驾驶不再只是中高端车才有的配置,普通车型也能用上了。
汽车业淘汰赛:优胜劣汰更健康
可能今年对汽车企业来说又是一次残酷的淘汰赛,整个行业都被巨大的压力笼罩着。以前靠价格战还能勉强活下去,但现在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大家开始更关注技术和安全性。这可能会有点痛苦,但经历这个阶段后,国内汽车行业会变得更规范、更健康,也能为以后走向国际市场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增强信心。
全部评论 (0)